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内科

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严重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心力衰竭该如何救治?

急性心力衰竭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原因引起。

1、氧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氧疗是首要措施。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改善组织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氧疗期间需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氧合效果。

2、药物治疗: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40mg静脉注射,可快速减轻心脏负荷;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能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2-10μg/kg/min静脉泵入,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3、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需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无创通气通过面罩提供正压通气,减少呼吸肌做功;有创通气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提供更稳定的通气支持。

4、病因治疗: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需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急诊PCI;高血压患者需快速降压,如硝普钠注射液0.3-10μg/kg/min静脉泵入;心律失常患者需纠正心律失常,如胺碘酮注射液150mg静脉注射。

5、监测与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限制液体摄入,每日不超过1500ml;保持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预防压疮,定期翻身;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长期管理,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g,可食用清蒸鱼、水煮蔬菜等;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规律服药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遵医嘱调整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2孔型房间隔缺损怎么办?

2孔型房间隔缺损可通过手术修补、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等方式治疗。2孔型房间隔缺损通常由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孕期感染、环境因素、其他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1、手术修补:2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修补。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经导管封堵术和开胸修补术。经导管封堵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创伤小、恢复快;开胸修补术则通过开胸手术直接缝合或使用补片修补缺损,适用于缺损较大或复杂病例。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20mg每日一次、抗凝药物如华法林2.5mg每日一次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mg每日两次。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3、定期随访: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监测缺损大小和心脏功能变化。随访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方式确定,通常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每年进行随访。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4、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等。饮食上应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5、心理支持:2孔型房间隔缺损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2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需注意饮食均衡,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坚果等。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新生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怎么办?

新生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可通过定期监测、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感染、环境因素、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引起。

1、定期监测:对于缺损较小且无症状的新生儿,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缺损是否自然闭合。监测期间需注意避免感染,保持新生儿良好的营养状态。

2、药物治疗:若新生儿出现心力衰竭或肺动脉高压,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1-2mg/kg/d、地高辛5-10μg/kg/d等药物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3、手术干预:对于缺损较大或症状明显的新生儿,可采用经导管封堵术或开胸修补术。经导管封堵术创伤小,恢复快;开胸修补术适用于复杂病例,可彻底修复缺损。

4、遗传咨询:若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建议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再发风险,为后续生育计划提供指导。

5、环境防护:孕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酒精、辐射等,降低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预防房间隔缺损的发生。

新生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护理需注重饮食与运动。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度活动,促进心肺功能发育;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心脏房间隔缺损如何治疗?

心脏房间隔缺损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心脏房间隔缺损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母体孕期疾病、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心脏房间隔缺损患者可能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需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片0.125mg/次,每日一次、呋塞米片20mg/次,每日一次、螺内酯片20mg/次,每日一次。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缺损。

2、介入封堵术:对于直径小于36mm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可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医生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封堵缺损。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通常为3-5天。

3、外科手术:对于较大的房间隔缺损或复杂型缺损,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住院7-10天。

4、定期随访: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患者均需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心脏功能。随访频率通常为每3-6个月一次。

5、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等。饮食上应控制盐分摄入,多食用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心脏房间隔缺损患者应遵循根据缺损大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心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房间隔缺损每个新生儿都有吗?
房间隔缺损并非每个新生儿都会有,它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具体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心房之间的分隔壁未完全闭合的情况,可能与遗传、环境以及胎儿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对于确诊的患儿,可能需要根据缺损程度进行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修复。 1、遗传因素的影响 房间隔缺损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相关,尤其是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先天性心脏病史的家庭。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例如21三体综合征会增加新生儿患房间隔缺损的风险。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家庭,应在孕期加强产前筛查,如胎儿心脏超声和基因检测。 2、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孕期的不良环境暴露可能增加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风险。例如母亲孕期感染如风疹病毒、服用导致胎儿毒性的药物某些抗癫痫药物或精神科药物,或者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如烟酒或化学污染物,都可能导致胎儿心脏结构发育受损。孕期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定期产检尤为重要。 3、自身生理和发育异常 胎儿的心脏在胚胎期,由原始心房和心室逐步分隔形成。如果发育过程中房间隔未闭,便会形成房间隔缺损。这种缺损会导致左心房的血液非正常渗漏到右心房,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轻微的发育异常可能会自然闭合,而较大的缺损可能需要医学干预。 4、病情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根据缺损的大小和症状,新生儿房间隔缺损通常分为小缺损、中度缺损和大缺损。 观察:小缺损<5毫米通常对孩子影响较小,多数情况下会在出生后数月至数年自行闭合,只需定期心脏彩超评估情况。 药物治疗:如果伴有心衰症状或肺部充血,可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症状,部分患儿可能需联合使用地高辛增强心脏功能。 手术治疗:严重缺损>10毫米或有明显症状的患儿可能需要手术修补。操作方式包括经心导管植入封堵装置,或采用外科开胸手术缝补缺损。 房间隔缺损并不普遍,但任何新生儿如出现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或呼吸急促,应尽早就医评估。通过产前筛查和健康的孕期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贝尔面瘫 多形红斑 骨盆狭窄 气性坏疽 铁沉着病 外阴肿瘤 急性膀胱炎 脉络膜脱离 鼻窦黏液囊肿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