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最近手心发热什么原因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主要包括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五个步骤。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及时正确实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概率。

1、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如无反应,立即检查呼吸,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即可判断为心脏骤停。

2、呼救

大声呼救并指定他人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如现场无人协助,施救者应在开始心肺复苏后尽快自行拨打急救电话,开启免提功能保持通话。

3、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重叠,十指相扣,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中断。

4、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颌骨,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注意清除口腔可见异物,但不可盲目用手指探查。

5、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紧患者口唇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抬起。连续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潮气量以可见胸廓起伏为宜。如不愿或不能进行人工呼吸,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过程中应持续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循环。施救者每2分钟轮换一次以避免疲劳。日常建议参加正规急救培训掌握标准操作,定期复习巩固技能。公共场所应熟悉自动体外除颤器位置,心脏骤停抢救需争分夺秒,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配合除颤可大幅提高生存率。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手心热是怎么回事?

手心热可能由阴虚火旺、肝郁化火、脾胃湿热、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1、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多因肾阴不足导致虚火内生,表现为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咽干口燥。可遵医嘱使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滋补肾阴药物。日常应避免辛辣燥热食物,适当食用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

2、肝郁化火

长期情绪不畅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化火,出现手心发热、烦躁易怒、胁肋胀痛等症状。治疗可选用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等疏肝清热药物。保持情绪舒畅,练习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

3、脾胃湿热

饮食不节致使湿热蕴结脾胃时,除手心发热外还伴有口苦黏腻、大便黏滞等症状。可选用藿香正气丸、甘露消毒丸、三仁汤等化湿清热药物。饮食宜清淡,减少油腻甜食摄入,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

4、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出现阵发性潮热、手心发热伴心悸失眠。可遵医嘱使用坤宝丸、更年安片、左归丸等调理药物。保持规律作息,补充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代谢亢进,表现为持续性手心发热、多汗消瘦、心悸手抖。需使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物,或配合普萘洛尔控制症状。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出现手心发热症状时,建议记录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清热药物。保持作息规律,饮食选择绿豆、冬瓜等清热食材,穿着透气衣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骤减、心慌等表现,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中医内科就诊,完善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目的?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心肺复苏的关键作用包括维持重要器官灌注、防止脑缺氧损伤、为后续高级生命支持创造条件。

1、维持血液循环

胸外按压通过机械挤压心脏促使血液流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按压产生的血流可向大脑和冠状动脉输送少量含氧血液,延缓脑细胞死亡时间。标准按压深度5-6厘米能产生有效心输出量,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可模拟正常心率。

2、保障氧气交换

人工呼吸为患者肺部提供新鲜空气,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方式输送潮气量。每次吹气持续1秒使胸廓抬起,与胸外按压形成30:2的循环比例。这种通气方式能维持血氧饱和度,防止低氧血症导致的多器官衰竭。

3、预防脑损伤

心脏骤停4-6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脑损伤。持续心肺复苏可使脑血流量达到正常的30%-40%,延长脑组织耐受缺氧时间。特别是规范按压能维持20-30毫米汞柱的脑灌注压,为神经功能恢复保留希望。

4、过渡高级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为后续电除颤、气管插管、药物复苏争取时间窗口。高质量心肺复苏能保持心室颤动波形,提高除颤成功率。同时维持的循环状态有利于急救药物分布,增强血管活性药物效果。

5、提高生存概率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可使生存率提高2-3倍,每延迟1分钟施救成功率下降10%。规范操作能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15毫米汞柱以上,这是自主循环恢复的关键阈值。持续复苏直至专业救援到达,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实施心肺复苏时需确保环境安全,快速识别无反应无呼吸患者。按压部位选择两乳头连线中点,掌根贴紧胸骨,双臂垂直用力。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胀气,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秒。抢救同时应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并持续复苏直至专业医疗人员接管。日常建议学习规范急救课程,掌握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要点,定期进行技能复习和模拟训练。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手心发红是怎么回事?

手心发红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局部刺激、过敏反应、肝脏疾病、血液循环异常等原因引起。手心发红通常表现为皮肤颜色改变,可能伴随瘙痒、发热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诱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生理性因素

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手心发红,与毛细血管扩张有关。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休息后多可自行缓解。日常避免过度紧张或疲劳,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2、局部刺激

接触洗涤剂、化学溶剂等物质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手心发红伴灼热感。建议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反复摩擦刺激。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者应佩戴防护手套,必要时使用医用凡士林保护皮肤屏障。

3、过敏反应

食物或药物过敏可能引发手掌红斑,常伴有皮疹或肿胀。常见致敏物质包括海鲜、坚果、抗生素等。需立即停用可疑过敏原,过敏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出现呼吸困难需紧急就医。

4、肝脏疾病

肝掌是慢性肝病的典型表现,表现为大小鱼际片状红斑,按压褪色。可能与雌激素代谢异常相关,常见于肝硬化、肝炎患者。需完善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护肝片、水飞蓟宾等保肝药物。

5、血液循环异常

雷诺综合征等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可导致手掌阵发性充血,寒冷刺激易诱发。患者应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吸烟和咖啡因摄入,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改善微循环,合并结缔组织病需风湿免疫科就诊。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物体或化学制剂,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限制酒精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皮肤健康。若红斑持续不褪或伴随黄疸、关节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系统性疾病的可能。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有肝病家族史者需加强健康监测。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夏天手心发热怎么办?

夏天手心发热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节情绪、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手心发热可能与环境温度高、阴虚火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减少剧烈运动,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保持室内通风,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摄氏度左右,避免直吹。夜间睡眠时可使用凉席或冰丝床品,减少手心与床品的接触面积。

2、物理降温

用凉水冲洗手腕部血管丰富区域,每次持续1-2分钟。可将湿毛巾冷藏后敷于手心,或使用降温凝胶产品。注意避免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防止冻伤。随身携带小型喷雾瓶装矿泉水,随时喷洒降温。

3、补充水分

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以温开水、淡盐水、绿豆汤为宜。可适量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等具有清热功效的饮品。避免过量摄入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防止加重脱水症状。

4、调节情绪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每天进行15-20分钟放松训练。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可适当小憩。

5、就医检查

若伴随心悸、消瘦、多汗等症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现阵发性潮热,可检测性激素水平。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者可考虑服用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饮食宜清淡,多食苦瓜、冬瓜、黄瓜等清热食材,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等,避免在正午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如持续发热超过38摄氏度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注意观察症状是否与特定环境、饮食、情绪等因素相关,做好日常记录便于医生诊断。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膀胱瘘 肝移植 蛲虫病 脑出血 肺毛霉病 间位结肠 肾动静脉瘘 贲门失弛缓症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