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脊柱外科

退行性脊柱炎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腰间盘突出最佳治疗药物?
腰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药物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改善腰椎功能。在用药的同时,建议结合康复锻炼或理疗等措施,以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是腰间盘突出患者常见的缓解疼痛和炎症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减轻周围神经的刺激,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塞来昔布等。布洛芬适合短期控制轻中度疼痛,而双氯芬酸用来减轻中度以上疼痛效果较明显。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胃肠道或肾脏造成负担,使用前需咨询并避免空腹服用以降低副作用风险。 2肌肉松弛剂 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常伴有腰背肌痉挛,使用肌肉松弛剂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因痉挛引发的疼痛。例如常见的药物合贝爽巴氯芬、乙哌立松和替扎尼定均对缓解肌肉痉挛效果显著。不过肌肉松弛剂可能引发嗜睡、乏力等副作用,使用时需要谨慎,避免驾驶或高危操作。 3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 如果腰间盘突出引发神经根受到压迫导致的放射性神经痛,可使用如普加巴林和加巴喷丁等抗癫痫类药物,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联合使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来缓解慢性神经痛。使用这些药物需通过医生指导,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出现严重副作用。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理疗如牵引、热敷、电疗、适当的腰背肌锻炼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避免久坐或搬重物也十分重要。如果药物治疗和保守疗法无效,仍然出现疼痛或功能障碍,可能需要考虑微创手术如射频消融、椎间盘镜手术或开放手术的干预。 及时寻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能够最大程度改善腰间盘突出引起的不适并预防病情加重。同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对改善症状、防止复发至关重要。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治疗颈椎病的穴位有什么?

治疗颈椎病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缓解症状,常用穴位包括风池穴、肩井穴、天柱穴、大椎穴和合谷穴。

1、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枕骨下缘凹陷处。按摩风池穴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头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方法是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适中。

2、肩井穴:位于肩部最高点,肩胛骨与锁骨之间。按摩肩井穴可缓解肩颈酸痛,促进气血流通。可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画圈方式按压,每次5-10分钟。

3、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两侧斜方肌之间。按摩天柱穴有助于缓解颈部僵硬和头晕。使用拇指指腹向上推压,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轻柔。

4、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按摩大椎穴可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持续5分钟,力度适中。

5、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按摩合谷穴有助于缓解颈部疼痛和手臂麻木。用拇指和食指捏压,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适中。

日常可通过适度运动如颈椎操、游泳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镁的食物如牛奶、坚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腰椎管狭窄症用艾灸怎么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可通过艾灸疗法缓解症状,通常由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先天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外伤等因素引起。

1、艾灸原理: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神经压迫。艾灸可作用于腰部穴位如命门、肾俞、腰阳关等,每次灸15-20分钟,每周3-4次,持续1个月可见效果。

2、艾灸方法:采用艾条灸或艾炷灸,艾条灸时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处,保持温热感;艾炷灸时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后待其自然熄灭。注意避免烫伤,灸后保持腰部保暖。

3、艾灸注意事项:艾灸前需清洁皮肤,避免在破损或感染部位施灸。艾灸过程中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艾灸后多饮水,促进代谢。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艾灸配合疗法:艾灸可结合推拿、针灸、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增强疗效。推拿可放松腰部肌肉,针灸可调节经络气血,理疗如热敷、电疗等可进一步缓解症状。

5、艾灸长期效果:长期坚持艾灸可改善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如腰腿痛、麻木、乏力等。艾灸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延缓病情进展。

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有助于骨骼健康。适当进行腰部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腰部负担。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按摩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吗?

按摩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有限,需结合医疗干预和日常护理进行综合管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与长期不良姿势、过度劳累、椎间盘退行性变、外伤、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1、日常护理:按摩器可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时应选择低频振动模式,避免过度按压,每次使用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2、医疗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缓释片300mg,每日2次、塞来昔布胶囊200mg,每日1次、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物理治疗如牵引、电疗、超声波等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选择硬板床睡觉,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减少腰部压力。

4、运动锻炼: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平板支撑等,每天坚持10-15分钟,有助于增强腰椎稳定性,减轻症状。

5、心理疏导: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通过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管理需结合饮食、运动和护理。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促进骨骼健康。运动方面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锻炼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锻炼在减轻疼痛、延缓病变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至关重要,应该与药物治疗、生活管理相结合。日常锻炼需注重增强脊柱灵活性、胸廓扩张性及全身肌肉力量,推荐游泳、瑜伽与伸展操。 1、增强脊柱灵活性,维持活动范围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长期不活动可能导致脊柱僵硬或关节融合。功能锻炼旨在通过温和的活动保持脊柱的关节活动范围,以延缓脊柱僵直进程。例如,颈部拉伸活动可以防止颈椎僵硬,每天用5-10分钟进行头部左右转动。左右侧弯与屈伸动作可防止胸椎僵硬。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症状恶化。 2、促进胸廓扩张,改善呼吸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可能导致胸廓活动受限,影响呼吸功能。通过深呼吸练习和胸廓扩展锻炼可以改善胸廓的灵活性与肺部功能。例如,尝试坐姿下深吸气,扩张胸腔3-5秒,然后缓慢呼气并收紧腹部,每日重复10-15次。另一种方法是面对墙壁,用双手抬高至墙上,双脚后退,维持身体直立,同时通过扩胸动作来舒展胸椎和肩部肌肉。 3、增强肌肉力量,减轻脊柱负担 强健的肌肉可以起到支撑脊柱、分担关节压力的作用。推荐低冲击力的肌肉训练方式,如游泳、瑜伽以及体态调节操。游泳不仅能锻炼全身肌肉,还能通过水的浮力减少脊柱的负担。瑜伽动作如猫牛式以及下犬式有效改善背部力量与柔韧性,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功能锻炼是强直性脊柱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与药物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在进行锻炼前,应咨询医师或物理治疗师,制定适合的个性化运动计划,并警惕激烈活动可能引发的症状加重。通过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延缓疾病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心悸 鼻损伤 脑卒中 葡萄胎 胆固醇肺炎 交感性眼炎 复发性腹股沟疝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