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胃里长胰腺正常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如何早期发现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可通过观察腹痛特点、消化系统症状、全身反应等实现。主要表现有突发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腹胀,部分患者伴随黄疸或休克。

1、腹痛特点

典型表现为持续性上腹剧痛,常向腰背部放射,屈曲体位可稍缓解。疼痛多发生于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程度剧烈且难以耐受。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易与胃痛混淆。疼痛持续6小时以上不缓解需高度警惕。

2、消化系统症状

90%患者早期出现频繁恶心呕吐物含胆汁,严重者可呕吐咖啡样物。多数伴有明显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排便排气减少。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腹泻,大便呈脂肪泻特征。这些症状与胰腺消化酶异常激活有关。

3、全身炎症反应

早期即可出现38℃左右发热,脉搏增快超过100次/分。严重者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眼睑或四肢可能出现轻度水肿,与炎症因子大量释放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4、伴随体征

查体可见上腹肌紧张和明显压痛,反跳痛提示腹膜刺激。约20%患者出现皮肤瘀斑,多见于脐周或腰肋部。部分胆源性胰腺炎可见巩膜黄染。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胸腔积液表现。

5、高危人群识别

长期酗酒、胆石症、高脂血症患者属高危人群。暴饮暴食后突发腹痛需立即就医。妊娠期女性、肥胖人群出现不明原因上腹痛应排查。有胰腺炎家族史者更需警惕早期症状。

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应立即禁食并急诊就医,完善血淀粉酶、脂肪酶检测及腹部影像学检查。恢复期需严格低脂饮食,避免酒精摄入,控制血糖血脂。定期复查胰腺功能,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制剂。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复诊。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需要插胃管多久?

急性胰腺炎患者插胃管的时间通常为3-7天,具体时长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

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若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可能仅需3-5天留置胃管。此时胃管主要用于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和消化道负担。患者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且无呕吐症状时,可考虑拔管。中重度患者若合并肠麻痹、消化道出血或胰周感染,胃管留置时间可能延长至5-7天。这类患者需持续监测腹腔压力、引流液性状及营养支持需求,待炎症控制、胃肠蠕动正常后逐步撤管。部分需手术干预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胃管可能保留更久,但需结合个体化治疗目标调整。

建议患者在插管期间保持半卧位,避免胃管移位。拔管后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避免高脂食物刺激胰腺。若出现腹胀、发热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复诊,防止病情反复。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胰管阻塞、药物因素等。该病起病急骤,需及时就医干预。

1、胆道疾病

胆结石、胆道感染等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诱因。胆总管与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当结石嵌顿或炎症导致胆汁反流至胰管时,胰酶异常激活可引发胰腺自我消化。患者常伴随右上腹绞痛、黄疸等症状。临床需通过腹部超声、CT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行内镜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

2、酗酒

长期过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使胰蛋白酶原提前激活。酒精代谢产物还会增加胰管通透性,导致蛋白栓形成阻塞胰管。此类患者多存在慢性饮酒史,发病时腹痛呈持续性剧痛。治疗需严格戒酒,配合抑酶、补液等支持疗法,重症需监测器官功能。

3、高脂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mmol/L时,脂质微栓可阻塞胰腺微血管,同时游离脂肪酸对腺泡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多见于遗传性脂代谢异常或糖尿病失控患者,常伴黄色瘤、肝脾肿大等体征。急性期需通过血浆置换快速降脂,恢复期需长期服用非诺贝特胶囊等调脂药物。

4、胰管阻塞

胰腺肿瘤、先天性胰管畸形或外伤后瘢痕狭窄均可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使消化酶渗入胰腺实质,引发局部炎症坏死。典型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疼痛向腰背部放射。诊断依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如放置胰管支架或行胰肠吻合术。

5、药物因素

硫唑嘌呤片、呋塞米片、雌激素制剂等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毒性或代谢异常诱发胰腺炎。临床表现为用药后突发腹痛伴血淀粉酶升高,停药后症状多可缓解。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必要时更换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安全性更高的替代药物。

预防急性胰腺炎需针对性控制高危因素:胆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并低脂饮食;酒精性胰腺炎患者须彻底戒酒;高脂血症人群需监测血脂水平,限制动物内脏摄入;长期服药者需遵医嘱定期评估肝肾功能。急性发作期应立即禁食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恢复期饮食应从清流质逐步过渡至低脂软食,少量多餐减轻胰腺负担。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怎么样?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差异较大,轻症患者通常预后良好,重症患者可能危及生命。预后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治疗时机有关。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基础治疗,症状可在1周内缓解,胰腺功能多能完全恢复,复发概率较低。这类患者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饮食和酗酒,定期复查血淀粉酶和腹部超声。中度急性胰腺炎可能出现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需通过经皮穿刺引流或内镜治疗,恢复期延长至2-4周,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轻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器官衰竭或胰腺坏死时,病死率显著升高,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必要时行坏死组织清除术,幸存者常遗留糖尿病、脂肪泻等后遗症,需长期服用胰酶替代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并严格监测血糖。

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发病72小时内是否出现持续性器官衰竭、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发生时机、以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肾病。高龄、肥胖、酗酒史患者预后较差。采用Ranson评分或APACHE II评分系统可早期评估风险,评分越高预后越差。部分重症患者可能需多次手术干预,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后期仍需3-6个月的营养支持治疗。

急性胰腺炎康复后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严格戒酒并控制血脂,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超过50克。建议选择低纤维、低渣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可适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每3-6个月复查腹部CT评估胰腺形态,糖尿病患者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体重下降时需警惕慢性胰腺炎可能,应及时进行胰腺功能检测。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方式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方式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胰管引流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类型等因素有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梗阻的患者,通过内镜解除胆管梗阻,缓解胰管压力。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用于感染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坏死,通过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开腹手术用于严重坏死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彻底清创并处理腹腔内广泛病变。胰管引流术针对胰管破裂或狭窄,通过引流胰液减少胰腺自身消化。

急性胰腺炎术后需严格禁食,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恢复期应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限制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血糖和营养指标,必要时补充胰酶制剂。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逐步增加运动量。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随访应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胰腺功能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嵌甲 腹膜炎 脑水肿 鼠咬热 黄斑前膜 尿道肿瘤 乳腺结核 阿米巴肝脓肿 骶髂关节结核 高甘油三酯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