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抑郁症

狂躁抑郁症会暴饮暴食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梗病人狂躁失控怎么办?

脑梗病人狂躁失控可通过心理疏导、环境调整、药物治疗、物理约束、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脑梗后狂躁通常由脑组织缺血损伤、神经递质紊乱、心理应激反应、合并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

1、心理疏导

由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师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识别并缓解焦虑情绪。家属需保持耐心沟通,避免言语刺激,采用简单明确的指令引导。对于存在幻觉或妄想的患者,可通过现实导向训练帮助其恢复时间空间感知能力。

2、环境调整

保持病房光线柔和,减少噪音刺激,移除危险物品。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白天适当增加自然光照,夜间使用小夜灯避免黑暗诱发谵妄。可摆放患者熟悉的物品增强环境安全感,必要时安排专人陪护。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奥氮平片控制精神症状,盐酸多奈哌齐片改善认知功能,丙戊酸钠缓释片稳定情绪。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呋辛酯片抗炎,存在电解质紊乱时可静脉补充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所有药物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及锥体外系反应。

4、物理约束

在患者出现自伤或伤人行为时,采用专用约束带临时固定四肢,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检查皮肤状况。约束期间保持肢体功能位,同步进行安抚性语言干预。该方法仅作为短期应急措施,需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5、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作业疗法,通过拼图、积木等任务训练执行功能。音乐治疗师可指导进行节奏拍打练习,言语治疗师帮助重建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康复需循序渐进,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

家属需记录患者每日情绪变化与诱发因素,避免咖啡因等兴奋性饮食摄入。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预防便秘加重烦躁。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梗死灶变化,睡眠障碍时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改善睡眠质量。长期躁动不安者需神经科与精神科联合诊疗,必要时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狂躁打人吗??

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出现狂躁、打人等行为,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类症状。老年痴呆症通常由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疾病引起,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失控或攻击行为。

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疾病中晚期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包括易怒、焦虑、攻击性行为等。这类症状与大脑功能退化有关,特别是额叶和颞叶区域的损伤可能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因认知功能障碍产生误解、恐惧或幻觉,进而表现出推搡、抓挠、打人等行为。环境刺激如噪音、陌生人也可能诱发躁动。

少数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如路易体痴呆,出现更严重的攻击行为。这类患者往往伴随明显的视幻觉和波动性认知障碍,攻击行为可能突然发生且难以预测。某些药物副作用或身体不适如疼痛、便秘等也可能加剧躁动症状。

建议家属保持环境安静稳定,避免直接对抗,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缓解患者情绪。及时就医评估,医生可能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使用喹硫平片、奥氮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日常注意观察记录行为诱因,佩戴防抓咬手套等防护工具,确保患者和照护者安全。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狂躁症患者会越来越严重吗??

狂躁症病情可能逐渐加重,也可能通过规范治疗得到控制。狂躁症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其发展受遗传、环境、治疗依从性等多因素影响。

部分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时,症状可能随病程延长而恶化。情绪高涨、易激惹等核心症状可能从间歇发作发展为持续状态,伴随冲动行为增多、睡眠需求减少、思维奔逸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妄想或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社会功能与认知能力。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脑功能损伤,增加治疗难度。

坚持系统治疗的患者通常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药物可减少发作频率,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情绪调节能力。早期干预患者症状缓解后,社会功能多可保持稳定。定期复诊并根据医嘱调整方案,多数患者能长期处于缓解期。

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记录情绪变化,家属需协助观察睡眠与行为异常。避免酒精摄入和压力刺激,维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若出现症状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狂躁抑郁症自己知道吗?

狂躁抑郁症患者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异常,但可能无法准确识别疾病或控制症状。狂躁抑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其特征为情绪在躁狂与抑郁间周期性波动。

躁狂发作时,患者可能感到异常兴奋、精力充沛或易怒,部分人能够察觉自己情绪高涨与日常状态不同,但往往将这种异常归因于外界因素或误认为自身性格使然。由于思维速度加快和判断力下降,患者可能忽视行为的破坏性,如过度消费或冒险举动。抑郁期患者则更容易感知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异常,但可能将其误解为普通情绪问题而非疾病表现。

少数患者因认知功能受损或缺乏疾病知识,可能完全无法识别自身症状。部分躁狂发作期患者会否认存在问题,甚至拒绝就医。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时,患者对病情的自知力可能进一步下降。

建议患者记录情绪变化周期,当出现睡眠需求减少却精力过剩、持续情绪低落两周以上等表现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家属需注意患者言行变化,避免在躁狂期发生冲突,抑郁期加强陪伴防止自伤行为。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刺激、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有助于症状控制。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狂躁抑郁症会食欲不振吗?

狂躁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狂躁抑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抑郁发作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而在躁狂发作期可能出现食欲亢进。

抑郁发作期的患者常伴随食欲下降,这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相关。患者可能因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早饱感,或因思维迟缓导致进食意愿降低。部分患者还会因自我否定产生拒绝进食的行为,长期持续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或体重明显下降。临床观察发现抑郁期患者对高糖高脂食物的偏好可能增强,但总体摄入量仍低于正常水平。

躁狂发作期的情况则相反,患者通常表现为食欲亢进和暴饮暴食。这与代谢加速、精力过剩等生理变化有关,患者可能因判断力下降出现无节制进食,或在思维奔逸状态下忘记已进食而重复用餐。少数混合发作患者可能同时存在食欲紊乱与进食行为异常,如快速进食后立即催吐等极端表现。

建议家属注意记录患者每日饮食情况,包括进食量、食物种类和进食速度变化。可准备易消化的营养密集型食物如香蕉、燕麦粥等,避免含咖啡因或酒精的刺激性食品。若出现持续3天以上完全拒食或暴食后呕吐等危险行为,需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尝试与患者共同进餐营造轻松氛围,但不要强迫进食以免引发抵触情绪。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热门标签

贪食 皮内痣 面肌抽搐 尿道损伤 慢性宫颈炎 急性荨麻疹 舌下腺囊肿 病毒性胃肠炎 疱疹样脓疱病 色素性荨麻疹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