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通过调整用药方案、完善病原学检查、排查复杂因素、联合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耐药、混合感染、尿路结构异常、治疗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用药方案细菌耐药可能导致初始抗生素无效,需根据药敏试验更换敏感药物,如将左氧氟沙星调整为磷霉素氨丁三醇,伴随尿频尿急症状需联合黄酮哌酯缓解膀胱刺激。
2、完善病原学检查混合感染需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真菌感染需加用氟康唑,支原体感染改用多西环素,伴随发热腰痛时需排查肾盂肾炎。
3、排查复杂因素尿路结石或前列腺增生等解剖异常会导致治疗失败,需通过超声或CT检查确认,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同步控制血糖。
4、联合物理治疗顽固性感染可配合局部热疗或膀胱灌注,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尿感需结合微波治疗,同时每日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
治疗期间避免憋尿及性生活,建议穿着棉质内裤并保持会阴清洁,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尿需立即复诊。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