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小儿外科

小儿心搏呼吸骤停可以用心肺复苏术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肺复苏术的并发症?

心肺复苏术可能引发肋骨骨折、气胸、心脏损伤、胃内容物反流、脑缺氧等并发症。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或患者个体差异导致并发症。

1、肋骨骨折

胸外按压时施加的压力可能导致肋骨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者更容易发生。肋骨骨折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呼吸功能。骨折端可能损伤邻近的肺组织或血管,导致血气胸等更严重的并发症。按压时应注意力度和位置,避免过度用力或按压点偏移。

2、气胸

胸外按压可能导致肺组织撕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气胸会使患侧肺萎陷,加重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穿刺减压。实施心肺复苏时应保持正确的按压深度和频率,减少气胸发生概率。

3、心脏损伤

胸外按压可能导致心脏挫伤、心包填塞等心脏损伤。心脏损伤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加重循环障碍。心包填塞需要紧急心包穿刺引流。按压时应注意手法,避免暴力冲击胸骨下端。

4、胃内容物反流

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反流物可能被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实施人工呼吸时应确保气道通畅,必要时使用气囊面罩辅助通气。

5、脑缺氧

心肺复苏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可能导致脑部持续缺氧。脑缺氧超过4-6分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有助于减少脑缺氧时间。

实施心肺复苏时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抢救成功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定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心肺复苏后患者需要全面的医疗评估和后续治疗,以促进功能恢复。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心肺复苏术主要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血液循环与氧气供应,操作步骤包括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1、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如无反应且呼吸异常或停止,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判断过程需在10秒内完成,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2、立即呼救:

指定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单人施救时先进行1分钟心肺复苏再呼救,婴幼儿及溺水者需优先实施5组按压通气后再呼救。

3、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跪于患者侧方,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叉垂直向下按压。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4、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解除舌根后坠,一手压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托起下颌骨。怀疑颈椎损伤时使用推举下颌法,避免颈部过度伸展。

5、人工呼吸:

捏紧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紧患者口唇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每次吹气量约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

实施心肺复苏时需持续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循环。日常应定期参加急救培训保持技能熟练,公共场所建议学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施救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变化,按压间隙避免中断超过10秒。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可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急救后需协助患者保持复苏体位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支持恢复。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心肺复苏术中的A代表什么步骤?

心肺复苏术中的A代表开放气道步骤。心肺复苏术的A步骤是确保患者气道畅通,具体操作包括清除口腔异物、调整头部位置、使用辅助工具、检查呼吸情况、准备人工呼吸。

1、清除口腔异物:

开放气道前需快速检查口腔,清除呕吐物、假牙等异物。可用手指裹纱布清理,避免将异物推入更深。气道阻塞是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及时清理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2、调整头部位置:

采用仰头抬颏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过度后仰可能损伤颈椎,儿童需保持中立位。正确手法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建立有效气道通道。

3、使用辅助工具:

有条件时可使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适用于无意识患者,需根据耳垂到口角距离选择型号。辅助工具能维持气道开放,但需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软组织损伤。

4、检查呼吸情况:

开放气道后需观察胸廓起伏、聆听呼吸音、感觉气流,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呼吸微弱或无呼吸需立即开始人工呼吸。误判呼吸状态会导致延误抢救时机。

5、准备人工呼吸:

完成气道开放后,捏住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紧患者口唇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抬起。过度通气会增加胸腔压力影响回心血量。

心肺复苏过程中保持气道开放是基础环节,施救者需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更新技能。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让意识障碍者仰卧,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理气道异物。建议家庭配备急救包并存放于易取位置,掌握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可在紧急时刻挽救生命。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手法以及按压频次?
心肺复苏术的按压频次为每分钟100-120次,操作手法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时,双手交叉叠放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人工呼吸时,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观察胸部起伏。 1、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正确的按压位置为胸骨下半段,即两乳头连线中点。施救者需跪在患者一侧,双掌重叠,手指交叉,肘部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保证心脏充分受压,促进血液循环。按压时需保持节奏稳定,避免过快或过慢。 2、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重要辅助措施,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氧气。施救者需先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开放气道,捏住患者鼻子,用口完全包住患者口部,缓慢吹气约1秒,观察胸部是否抬起。每次吹气量不宜过大,避免造成胃胀气。吹气后立即松开鼻子,让患者自然呼气。 3、按压与呼吸的配合比例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种比例可确保心脏按压的连续性,同时给予必要的氧气供应。施救过程中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自主呼吸或脉搏恢复,可停止心肺复苏。 4、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包括:确保施救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按压时避免中断,保持节奏稳定;人工呼吸时注意观察胸部起伏,确保通气有效;如有多名施救者,可轮流进行,保证按压质量;施救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尊严。 5、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包括: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并接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施救者体力不支无法继续;确认患者已经死亡。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合心肺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心肺复苏术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和按压频次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建议公众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提高应急救护能力,为突发心脏骤停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建议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完善急救设施,构建安全的社会环境。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心肺复苏术有哪些操作规范?
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看、面感、耳听,三步骤来完成。眼看: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有无气流流出;耳听:有无呼吸音。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不能确认有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白内障 阑尾类癌 恶性脑膜瘤 皮肤纤维瘤 强迫性障碍 斑状副银屑病 反流性食管炎 老年性睑外翻 腮腺恶性肿瘤 稳定型心绞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