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保健科

补气的食物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中医补气血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中医补气血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运动锻炼、情志调节等方式实现。

1、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气血生成与脾胃运化密切相关,建议选择红枣、枸杞、山药等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食材。阿胶可滋阴补血,当归擅长活血调经,两者常配伍使用。日常可多食用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符合中医"黑入肾"的补益理论。脾胃虚弱者应避免生冷油腻,宜少食多餐。

2、中药调理:

经典方剂如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专治血虚证,八珍汤则在四物汤基础上加入四君子汤成分,气血双补。中成药如归脾丸适合心脾两虚者,乌鸡白凤丸对女性气血不足效果显著。使用前需经中医师辨证,避免误补滞气或助火生热。

3、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是强壮要穴,每日按压可健脾胃生气血;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艾灸可温补元气;血海穴在大腿内侧,按压能调血养血。建议晨起睡前各按摩10分钟,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长期坚持可改善手脚冰凉、面色萎黄等气血不足症状。

4、运动锻炼: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导引术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运行。建议选择"两手托天理三焦"等特定招式重点练习。散步时配合脚跟先着地的走法,可刺激肾经穴位。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耗气,冬季最好在日出后锻炼。

5、情志调节:

长期忧思过度会耗伤心血,中医称为"思则气结"。建议通过冥想、书画等静心活动疏解压力,保证子时23点-1点前入睡有助于肝血归藏。培养乐观心态,避免暴怒伤肝,保持情绪平稳有利于气血生化。

补气血需注意因人制宜,阳虚者宜温补,可食用羊肉配当归;阴虚者需清补,推荐银耳百合羹。避免经期过量进补,感冒发热时应暂停补益。建议晨起空腹喝红枣生姜水,睡前用艾叶泡脚,配合规律作息。气血调补是渐进过程,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明显改善,期间应定期找中医调整方案。冬季可适当增加温补食材,夏季则应侧重益气生津,顺应四时变化才能事半功倍。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红参和什么搭配补气血不上火?

红参搭配西洋参、麦冬、枸杞或玉竹可补气血不上火。红参性温,单独服用易引发燥热,需配伍滋阴降火药材中和其温性。

1、西洋参:

西洋参性凉,具有益气养阴功效,与红参配伍可形成温凉平衡。西洋参含人参皂苷能增强免疫力,其凉性可抑制红参导致的咽干口燥。建议选择切片共同冲泡,每日用量控制在3克以内。

2、麦冬:

麦冬味甘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作用。与红参同煮可缓解参类燥性,特别适合夜间盗汗者。麦冬多糖成分能保护胃黏膜,减少红参对消化道的刺激。可取10克麦冬与5克红参煎煮40分钟饮用。

3、枸杞:

枸杞性平味甘,能滋补肝肾之阴。所含枸杞多糖可调节红参的温热之性,预防上火症状。两者合用可改善气血两虚伴腰膝酸软的情况。建议红参3克配15克枸杞沸水焖泡,阴虚体质者可加量枸杞。

4、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具有养阴润燥功效。其黏液质成分可中和红参燥热,适合口干舌燥者。玉竹中的甾体皂苷与红参皂苷协同作用,能增强补气效果。推荐红参5克与20克玉竹文火慢炖1小时服用。

5、熟地黄:

熟地黄性微温,归肝肾经,为滋阴补血要药。与红参配伍可气血双补,其滋腻之性可制约红参温燥。适合产后血虚或术后气血不足者。建议红参3克配10克熟地黄隔水蒸炖,每周不超过3次。

日常可将红参与上述药材按1:3比例配伍,避免与辛辣燥热食物同食。服用期间宜多饮水,食用梨、银耳等滋阴食材。气血虚弱者可晨起空腹服用,阴虚火旺者建议午后饮用。连续进补不宜超过两周,若出现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咨询中医师调整配伍方案。适当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调和。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女人补气血用什么泡水喝效果好?

女性补气血适合用红枣、枸杞、当归、黄芪、桂圆等食材泡水饮用。这些食材具有补血养气、调理身体的功效,适合日常饮用。

1、红枣:

红枣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能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贫血症状。红枣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气血不足的女性长期饮用。红枣泡水时可搭配其他食材增强效果。

2、枸杞:

枸杞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枸杞能够促进造血功能,改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气血不足症状。枸杞泡水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营养成分。

3、当归:

当归是传统补血药材,含有挥发油、多糖等活性成分,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等问题。当归泡水可缓解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慎用。

4、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气虚乏力症状。黄芪含有多种皂苷类成分,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气血运行。黄芪泡水适合容易疲劳、免疫力低下的女性。

5、桂圆:

桂圆肉富含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补心脾、益气血的功效。桂圆泡水可改善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心脾两虚症状。桂圆性温,体质偏热者应适量饮用。

补气血的日常调理需要长期坚持,建议选择2-3种食材搭配泡水饮用。饮用时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避免过量饮用导致上火。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气血运行。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黑芝麻等,配合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促进铁吸收。经期前后可适当增加补气血饮品的饮用频率,但出现严重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月子期间吃什么补气血效果最好?

月子期间补气血效果较好的食物主要有红枣、猪肝、黑芝麻、乌鸡、红皮花生。

1、红枣:

红枣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C,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中医认为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产后气血两虚的产妇食用。建议选择新疆若羌枣等肉厚核小的品种,可搭配小米煮粥或与枸杞泡水饮用。注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2、猪肝:

猪肝是优质血红素铁来源,每100克含铁22.6毫克,吸收率高达20%-30%。其含有的维生素B12和叶酸能促进红细胞生成。建议每周食用2-3次,采用熘肝尖或枸杞猪肝汤等低油烹饪方式。需确保彻底煮熟以杀灭寄生虫,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限量。

3、黑芝麻:

黑芝麻含钙量是牛奶的7倍,同时富含亚油酸和维生素E。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能改善产后脱发和腰膝酸软。可将炒熟的黑芝麻研磨成粉,每日取10-15克加入粥品或豆浆。脂肪含量较高,胆囊疾病患者需谨慎食用。

4、乌鸡:

乌骨鸡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富含支链氨基酸和肌肽。与普通鸡肉相比,其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更高。推荐用当归、黄芪等药材炖汤,每周食用1-2次。感冒发热期间应暂停食用,避免加重症状。

5、红皮花生:

花生红衣含白藜芦醇和儿茶素,能促进血小板再生。其蛋白质含量达24%,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建议选择带衣花生煮五红汤,或与猪蹄同炖。每日摄入量控制在30克以内,痛风患者需避免食用。

产后饮食需遵循阶段性调理原则,第一周以排恶露为主可食用红糖小米粥、益母草鸡蛋汤;第二周开始增加补气血食材,注意荤素搭配避免油腻。建议每天保证500毫升温开水摄入,配合腹式呼吸和凯格尔运动促进恢复。哺乳期妈妈可适量增加核桃、鲫鱼等催乳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如出现持续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红蛋白水平。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喝了补气血的中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喝补气血中药后腹泻可能由药物成分刺激、体质不匹配、煎煮方法不当、脾胃虚弱或药物变质等因素引起。

1、药物成分刺激:部分补气血中药如当归、熟地黄含较高油脂或纤维素,可能刺激肠黏膜加速蠕动。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短暂腹泻,通常减量或调整配伍后可缓解。

2、体质不匹配:阴虚火旺或湿热体质者服用温补类药物易引发虚不受补。此类人群需配伍健脾祛湿药材如白术、茯苓,或改用滋阴清热方剂。

3、煎煮方法不当:阿胶等胶类药材未烊化直接服用会加重消化负担。正确做法是将胶类药物单独隔水炖化后兑入药汁,避免生冷黏腻刺激肠胃。

4、脾胃虚弱:脾虚湿盛者消化功能较差,大剂量滋补药材可能加重运化障碍。建议先采用四君子汤等健脾方剂打底,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渐进式进补。

5、药物变质:中药材储存不当产生霉变或虫蛀时,服用后可能引发急性胃肠反应。需检查药材是否有异味、变色,煎煮后药液应呈清亮汤色无异味。

出现腹泻时可暂停服药观察,饮用小米粥、山药糊等易消化食物保护胃肠黏膜。若持续腹泻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脱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药物过敏或感染性肠炎。日常服用补益类中药前建议经中医师辨证,药材需正规渠道购买,煎药器具选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金属器皿引发化学反应。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药物吸收效率。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喉蹼 肺栓塞 类丹毒 酒精性肝病 免疫缺陷病 颈椎骨质增生 继发性高血压 溃疡性结肠炎 轻度抑郁发作 前列腺钙化灶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