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童精神科

自闭症为啥时好时坏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自闭症是怎么得的?

自闭症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脑部发育异常、环境毒素暴露、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

1、遗传因素

自闭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研究发现多个基因突变可能与自闭症发病相关,这些基因主要影响神经突触功能和脑部发育。对于有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

2、孕期感染

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可能增加胎儿患自闭症的风险。这些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异常。孕期定期产检、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脑部发育异常

自闭症患者常存在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区域的发育障碍。这些异常可能导致信息处理和社会认知功能受损。早期脑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相关异常。

4、环境毒素暴露

孕期或婴幼儿期接触重金属、空气污染物等环境毒素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发育。铅、汞等重金属暴露与自闭症发病存在一定关联。减少环境污染接触、保证居住环境安全有助于降低风险。

5、免疫系统异常

部分自闭症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母体孕期免疫激活可能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自身抗体异常、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等免疫因素可能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调节免疫功能可能成为辅助治疗方向。

对于自闭症儿童,建议家长尽早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训练。结构化教育、行为疗法、语言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症状。保持规律作息、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鼓励社交互动都是重要的日常护理措施。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期随访发育情况,根据专业建议调整康复方案。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轻微自闭症是什么病?

轻微自闭症通常是指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高功能自闭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但智力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

1、社交障碍

患者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和社交规则,表现为回避眼神接触、缺乏共情能力。部分患者会机械模仿社交行为,但无法建立深层人际关系。早期干预可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改善,如结构化游戏治疗、情景模拟等。

2、刻板行为

对固定流程有强烈执念,如坚持相同路线、重复特定动作。部分伴随感觉异常,如抗拒某些质地衣物或声音。行为疗法如应用行为分析可帮助建立适应性行为,感觉统合训练能缓解感知觉异常。

3、兴趣狭窄

对特定领域表现出超常专注,如机械记忆列车时刻表或天文数据。这种特质在引导下可转化为职业优势,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沉迷影响生活平衡。通过兴趣拓展训练可培养多样化技能。

4、语言发育

部分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语用障碍,表现为照本宣科式对话、难以理解隐喻。语言治疗师可通过社交故事、视觉提示等方法提升实际交流能力,家长需配合进行日常对话练习。

5、情绪管理

因环境适应困难易产生焦虑或冲动行为。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情绪触发点,配合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法。必要时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但须严格评估。

建议家长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避免频繁改变环境布置。可制作视觉日程表帮助孩子预知活动安排,采用图片交换系统辅助沟通。定期进行感觉统合活动如秋千、平衡木等,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若伴随严重情绪或行为问题,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如何发现幼儿自闭症?

幼儿自闭症可通过观察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感知觉异常等核心特征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通常在3岁前出现症状,早期识别对干预至关重要。

1、社交互动障碍

患儿常回避眼神接触,对他人表情和肢体语言理解困难,缺乏分享行为。部分幼儿对父母呼唤无反应,不主动寻求安慰,难以建立同伴关系。这些表现与普通幼儿喜欢互动、模仿他人行为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2、语言发育迟缓

约半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落后,表现为2岁仍无有意义词汇,3岁不会使用短语。部分患儿出现语言倒退现象,先前掌握的词汇突然消失。即使语言能力正常,也可能出现重复提问、代词错用等交流异常。

3、重复刻板行为

患儿可能坚持固定的日常流程,对微小变化产生强烈抵触。常见行为包括摇晃身体、拍手、排列物品等。部分幼儿会持续专注于旋转物体或特定身体部位,这种重复行为每天可长达数小时。

4、兴趣狭窄

患儿往往对特定事物表现出异常强烈的兴趣,如时刻携带某种物品、反复观看同一视频片段。这种兴趣通常不具备功能性,且会排斥其他正常儿童喜欢的玩具或游戏。

5、感知觉异常

可能出现对某些声音、质地或味道的过度敏感,如捂住耳朵躲避吹风机声音。部分患儿表现出痛觉迟钝或对特定刺激的异常偏好。感知觉问题常导致幼儿在公共场所出现情绪崩溃。

家长发现幼儿存在上述多个特征时,应尽早就诊儿童保健科或发育行为儿科。专业人员会采用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早期开展行为干预、语言训练和感统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家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通过图片交换系统等辅助沟通工具帮助患儿表达需求。定期随访发育进度,配合专业机构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打了半年耳洞附近鼓了个包是为啥?

打了半年耳洞附近鼓了个包可能与局部感染、瘢痕增生或异物反应有关。

耳洞周围鼓包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感染。耳洞穿刺后若护理不当,细菌可能侵入伤口引发炎症,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硬结。长期佩戴金属耳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组织增生。瘢痕体质者更容易形成瘢痕疙瘩,这种增生性瘢痕会突出皮肤表面且持续增大。异物反应则多见于使用劣质耳饰,金属离子持续刺激真皮层引发肉芽肿。

少数情况下可能与皮脂腺囊肿有关。耳垂部位皮脂腺丰富,当腺管堵塞可能形成囊性包块。若鼓包质地坚硬且无痛感,需排除表皮样囊肿可能。反复摩擦或挤压可能加重局部组织增生。

建议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鼓包。及时更换防过敏材质的耳饰,若包块持续增大或出现化脓需就医处理。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为啥中午睡觉老是心慌?

中午睡觉时出现心慌可能与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心慌常见原因有睡眠姿势不当、咖啡因摄入过量、焦虑情绪、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建议记录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或甲状腺功能检查。

1、体位性低血压

午睡后快速起身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心慌头晕。这与午餐后血液集中至胃肠消化、体位突然改变有关。建议午睡时使用斜坡枕垫高头部,醒后先侧卧再缓慢坐起,避免立即站立。若伴有眼前发黑或晕厥,需排查心血管疾病。

2、自主神经失调

昼夜节律紊乱或压力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为午睡时心悸出汗。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熬夜或精神紧张人群。可通过深呼吸训练、规律作息调节,必要时使用谷维素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3、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在午休时发作,感觉心脏突然漏跳或加速。建议发作时自测脉搏,若心率超过120次/分或节律不齐,需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咖啡因刺激

午餐饮用浓茶、咖啡或功能饮料会延迟咖啡因代谢,干扰午睡时的迷走神经张力。咖啡因半衰期约5小时,敏感人群中午摄入可能导致入睡困难伴心慌。尝试戒断咖啡因两周观察症状变化,改用菊花茶等低因饮品。

5、胃心综合征

饱餐后立即平卧会使胃部压迫膈肌,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心悸。尤其常见于胃食管反流患者。建议午餐七分饱,餐后散步15分钟再午睡,抬高床头30度。奥美拉唑等抑酸药可缓解反流相关症状。

长期午睡心慌者应监测血压血糖,避免高盐高脂饮食。练习正念冥想有助于缓解焦虑性心悸,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为宜。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需及时排查冠心病、心肌炎等器质性疾病。记录心悸发作的时间频率和诱因有助于医生诊断。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多囊肝 白线疝 睑外翻 静脉石 脾动脉瘤 片吸虫病 乳腺肿瘤 肝性脊髓病 赖氏综合征 淋巴瘤样丘疹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