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恢复比较慢的原因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检查?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耳镜检查、声导抗测试和纯音测听等方式诊断。

耳镜检查能直观观察鼓膜状态,若发现内陷、浑浊或液平面可初步判断积液存在。声导抗测试通过测量中耳压力变化和鼓膜活动度,B型鼓室图提示中耳积液可能性大。纯音测听可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典型表现为传导性耳聋。部分患者需结合鼻咽部检查排除腺样体肥大等病因,儿童患者可能需行为测听替代纯音测听。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感冒时及时处理鼻塞症状。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双侧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引起?

双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多因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压迫导致咽鼓管通气受阻,中耳腔内形成负压使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浆液性渗出。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炎症可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过敏反应则会使咽鼓管及中耳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杯状细胞增生导致黏液分泌亢进。患者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减退、自听增强,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琥珀色液平面。

建议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治疗。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由于咽鼓管堵塞或开放异常,导致中耳腔负压和积液难以排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等可能引发炎症蔓延至咽鼓管,造成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可能诱发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这些因素均可导致中耳通气受阻,积液滞留形成慢性炎症。

预防复发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保持鼻腔通畅。日常可进行捏鼻鼓气训练帮助咽鼓管开放,但急性期应避免用力擤鼻。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不治会怎样?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若不治疗可能导致听力下降、鼓膜粘连或继发感染。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长期非化脓性炎症,中耳积液持续存在可引发传导性耳聋。积液长期压迫鼓膜会导致鼓膜内陷、增厚,甚至与中耳壁粘连,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积液中的炎性介质可能破坏听骨链关节,影响声音传导功能。部分患者会继发细菌感染转化为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儿童患者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需及时处理。若出现耳闷胀感持续不缓解或听力减退,建议尽早就医进行鼓室穿刺、置管等治疗。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症状有三种?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因,多因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压迫或过敏性鼻炎导致咽鼓管通气受阻。感染因素包括细菌性鼻窦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腔。免疫反应异常多见于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中耳黏膜免疫应答失调。耳闷胀感表现为耳内堵塞感似棉花塞耳,在打哈欠或吞咽时可能暂时缓解。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聋,程度与中耳积液量相关,常伴自听增强现象。耳鸣多为低调嗡嗡声,夜间安静时尤为明显。

建议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出现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热门标签

多囊肝 白线疝 睑外翻 静脉石 脾动脉瘤 片吸虫病 乳腺肿瘤 肝性脊髓病 赖氏综合征 淋巴瘤样丘疹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