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是什么?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涉及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等机制。

1、血管阻力增加:长期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受到更大阻力,心脏需要更大力泵血,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这一过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密切相关。

2、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内层,负责调节血管张力和血液流动。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导致一氧化氮生成减少,血管收缩物质如内皮素-1增加,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进一步加剧血压升高。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这一系统在血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患者中,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II生成增多,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血压升高。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加,进一步促进钠水潴留。

4、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血管收缩和心脏功能。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导致血管收缩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一过程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有关。

5、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个基因位点与高血压发病相关。同时,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高纤维,控制每日盐摄入量在5克以下,多摄入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牛奶。运动方面,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哑铃、深蹲,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护理上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原发性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包括基底节区、丘脑、脑桥、小脑和大脑皮质。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占脑出血的50%以上,尤其是壳核和尾状核。丘脑出血占10%-15%,脑桥出血占5%-10%,小脑出血占5%-10%,大脑皮质出血占5%-10%。这些部位的出血与高血压导致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尤其是微小动脉的粥样硬化和纤维素样坏死。

1、基底节区:基底节区是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尤其是壳核和尾状核。高血压导致微小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脆弱易破裂。治疗上需控制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同时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手术清除血肿。

2、丘脑:丘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5%,多由高血压引起的深穿支动脉破裂所致。患者常表现为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治疗上需迅速降低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片100mg每日两次,卡托普利片25mg每日三次。同时需注意预防脑水肿,使用甘露醇注射液250ml每日两次。

3、脑桥:脑桥出血占脑出血的5%-10%,多由高血压引起的基底动脉穿支破裂所致。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昏迷、瞳孔缩小、四肢瘫痪。治疗上需迅速降低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尼卡地平注射液5mg静脉注射,乌拉地尔注射液25mg静脉注射。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4、小脑: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5%-10%,多由高血压引起的小脑动脉破裂所致。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眩晕、共济失调、呕吐。治疗上需迅速降低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硝普钠注射液50mg静脉注射,拉贝洛尔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同时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手术清除血肿。

5、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出血占脑出血的5%-10%,多由高血压引起的皮质动脉破裂所致。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头痛、偏瘫、失语。治疗上需迅速降低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同时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手术清除血肿。

在饮食方面,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多食用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牛奶。运动方面,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护理上需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什么叫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无明显病因的慢性血压升高,主要与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相关。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如限制盐摄入、增加运动、使用降压药等。 1、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干预。 2、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不可忽视。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外部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减少盐摄入、控制体重、增加有氧运动、保持心理平衡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3、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激素水平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自然升高;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压控制能力减弱。定期体检、合理补充营养、保持良好作息有助于缓解生理性血压升高。 4、药物治疗是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常用降压药包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用药需遵医嘱,定期调整剂量。 5、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治疗措施。限制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牛奶;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6、定期监测血压是管理高血压的关键。建议家庭自备血压计,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血压控制目标为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无明显病因的慢性血压升高疾病,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生理等多因素相关,长期控制血压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1、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异常。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通过基因检测评估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2、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减少盐摄入,每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 3、生理因素包括年龄增长、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易升高。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4.9之间;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精制糖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定期体检,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 4、药物治疗是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药物选择需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5、生活方式干预是长期管理的关键。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均可导致血压升高;保持充足睡眠,每晚7-9小时;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定期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变化趋势。 6、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影响血压。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参与社交活动,建立支持网络;培养兴趣爱好,缓解压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7、定期随访和监测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评估血压控制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记录日常血压变化,为医生提供参考。 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管理需要综合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通过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生理等多种因素相关。药物治疗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利尿剂等,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 1、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这与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尤其是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干预。 2、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高盐饮食、长期精神压力、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常见诱因。减少盐摄入、保持心理平衡、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压。 3、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肥胖等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易升高;男性在中年时期患病率较高,而女性在绝经后风险增加。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4、病理因素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但原发性高血压更多与上述因素相关。定期体检,尤其是肾功能和内分泌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5、外伤或手术后的应激反应也可能导致血压暂时升高,但通常不会直接引发原发性高血压。术后恢复期应注意监测血压,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同时关注遗传、环境、生理等多方面因素,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干预,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蚕豆病 喉狭窄 花粉症 肾下垂 肺部感染 房性早搏 肾盏憩室 绝经后骨质疏松 加利福尼亚脑炎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