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肝肾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病变及电解质紊乱,通常由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药物毒性或全身循环障碍等因素引发。
1. 肝肾综合征肝硬化晚期常见功能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升高,与内脏血管扩张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有关。需通过扩容治疗、血管活性药物(如特利加压素)及肝移植干预。
2. 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因肝病合并休克或肾毒性药物导致,可见尿钠增高、颗粒管型。治疗需停用肾毒性药物,纠正低血压,必要时行血液净化。
3. 肾小球病变乙肝相关性肾炎多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相关。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并配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4. 电解质紊乱肝病继发醛固酮增多可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需限制水分摄入并补充电解质,严重时使用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
肝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