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的专有体征主要有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畸形。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四肢骨折后局部可出现专有体征和一般体征,专有体征是骨折特有的表现,一般体征是骨折和其他损伤共有的表现。
1、异常活动异常活动是指骨折后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在没有关节的部位不会出现活动,骨折后由于骨的连续性中断,可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异常活动是诊断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
2、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擦音或骨擦感是指骨折端相互摩擦时产生的感觉或声音。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触碰或摩擦可产生骨擦音,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部位可感觉到骨擦感。骨擦音和骨擦感是骨折的特有体征,但不应故意反复检查,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疼痛。
3、畸形畸形是指骨折后肢体发生形状改变。骨折端可因暴力作用、肌肉牵拉或搬运不当而发生移位,表现为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等畸形。畸形程度与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有关,明显畸形可直接观察到,轻微畸形需通过测量或对比健侧肢体发现。
四肢骨折后除专有体征外,还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一般体征。发现骨折专有体征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患肢,用夹板或硬板固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骨折端造成二次损伤。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明确诊断,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选择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恢复期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恢复肢体功能,注意补充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
腹水查体阳性体征主要包括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腹部膨隆、脐部突出及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常见于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1、移动性浊音移动性浊音是腹水查体中最具特征性的体征。患者仰卧位时叩诊腹部两侧呈浊音,脐部呈鼓音,转为侧卧位后浊音区随体位移动至低位侧。该体征提示腹腔内游离液体量超过1000毫升,需注意与卵巢囊肿等局限性积液鉴别。
2、液波震颤检查者用手掌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轻叩对侧腹壁时可感到液体波动传导。阳性结果需腹水量超过3000-4000毫升,且腹壁较薄者更易检出。肥胖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3、腹部膨隆腹水导致腹部对称性膨隆,仰卧位时腰部向两侧膨出呈蛙腹状。膨隆程度与腹水量相关,需测量腹围动态观察。注意与肠梗阻、巨大卵巢肿瘤等引起的非对称性膨隆区分。
4、脐部突出大量腹水使腹内压增高,导致脐孔外翻突出。严重者可伴有脐疝形成。该体征多出现在腹水快速积聚时,慢性腹水患者因腹壁适应可能表现不明显。
5、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腹水常伴脐周静脉扩张,血流方向呈放射状。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静脉血流方向向上,上腔静脉阻塞时向下。检查时需用手指按压静脉判断血流方向。
发现腹水体征后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克以内。建议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脐疝嵌顿,卧床时可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所有腹水患者均需尽早就医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门脉高压的三大体征包括腹水、脾肿大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通常由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吸虫病等因素引起,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
1、腹水腹水是腹腔内液体积聚的表现,门脉高压时肝脏血流受阻,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和淋巴液回流障碍。患者腹部膨隆,可能出现移动性浊音和呼吸困难。轻度腹水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治疗缓解,严重者需腹腔穿刺放液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2、脾肿大脾肿大因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脾脏淤血,常伴随脾功能亢进。患者左肋下可触及肿大脾脏,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严重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术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最危险的并发症,曲张静脉破裂可致致命性大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内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预防性治疗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急性出血需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
门脉高压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以防静脉破裂出血。建议低盐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及腹部超声,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合并腹水者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限制水分摄入。所有治疗应在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包括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疼痛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自主呼吸存在但节律异常、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降低。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和脑功能状态。
1、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浅昏迷患者常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完全消失,提示中脑或脑干功能受损。该体征可通过手电筒照射瞳孔观察收缩反应,双侧瞳孔散大且无反应时需警惕脑疝风险。临床需与动眼神经麻痹、药物中毒等情况鉴别,动态监测瞳孔变化对判断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2、疼痛刺激反应减弱对眶上神经压迫、胸骨按压等强烈疼痛刺激仅出现肢体回缩或呻吟等原始反应,缺乏定位动作。这种反应程度介于嗜睡与深昏迷之间,反映大脑皮层广泛抑制而脑干功能部分保留。需注意与癔症性昏睡鉴别,后者刺激后可有戏剧性躲避行为。
3、自主呼吸异常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但可能出现潮式呼吸、长吸式呼吸等异常模式,表明延髓呼吸中枢尚未完全受损。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改变可反映脑干受压程度,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提示病情恶化。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4、角膜反射减弱用棉絮轻触角膜时眼睑闭合反应迟钝,反映三叉神经传入通路与面神经传出通路的功能状态。该反射消失常提示脑桥水平损伤,需结合其他脑干反射综合评估。检查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角膜,手法需轻柔准确。
5、肌张力降低四肢肌肉呈弛缓状态,被动活动时阻力减低,与深昏迷时的肌张力完全丧失有所区别。这种体征反映锥体外系功能抑制,可能伴随腱反射减弱。需定期评估肌张力变化,突然增高可能提示颅内压升高或脑疝形成。
发现浅昏迷体征时应立即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记录神经系统检查结果。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颈部,防止呕吐物误吸。及时进行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针对脑出血、脑梗死、代谢性脑病等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必要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持续观察。
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体征有心界扩大、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表现及血栓栓塞症状。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体征。
1、心界扩大心脏叩诊可发现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以向左下扩大为主。这是由于心室腔扩张导致心脏体积增大,胸片检查可见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心界扩大是扩张性心肌病最早出现的体征之一,但需与心包积液等疾病鉴别。
2、心音低钝听诊时可发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普遍减弱,部分患者出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心音低钝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有关。严重者可出现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多由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导致。
3、心律失常患者常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房颤和传导阻滞最为常见。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T改变、QRS波增宽等异常。心律失常与心肌纤维化、心腔扩大导致电活动异常有关,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4、心力衰竭表现疾病进展后可出现左心衰竭体征如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腹部检查可发现肝大、腹水等体征。
5、血栓栓塞症状部分患者因心腔内血栓形成脱落导致栓塞症状,如脑栓塞可引起偏瘫、失语,肾动脉栓塞可导致腰痛、血尿,下肢动脉栓塞可出现肢体疼痛、苍白等。栓塞症状多发生在合并房颤或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的患者。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服用改善心肌重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变化。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明显或新发心律失常时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咳嗽等。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这与肺循环淤血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有关。患者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2、乏力水肿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症状。患者常诉乏力、活动耐量下降,查体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具有凹陷性特征,多从足踝部开始向上蔓延,严重者可出现腹水、胸腔积液。长期肝淤血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
3、心悸咳嗽心力衰竭患者常有心悸症状,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心律失常有关。咳嗽多在夜间平卧时加重,咳白色泡沫痰,系肺淤血刺激支气管黏膜所致。部分患者因胃肠道淤血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4、尿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下降,患者日间尿量减少而夜尿增多。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氮质血症等肾功能损害表现。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5、体征表现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增快、心界扩大、心音低钝,部分患者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以双肺底为著。慢性心衰患者可见消瘦、皮肤黏膜发绀、杵状指等长期缺氧表现。
心力衰竭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重变化,每日晨起排尿后测量,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体液潴留。遵医嘱规范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