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荨麻疹

荨麻疹有传染性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后期脱皮会传染吗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性?

手足口病后期脱皮一般不具有传染性。手足口病的传染性主要集中在水疱期和发热期,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水疱液传播。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随着病情进入恢复期,水疱逐渐结痂脱落,此时病毒载量明显下降,传染性显著减弱甚至消失。

脱皮是手足口病恢复期的正常现象,表明皮肤正在修复。此时患者体内病毒已基本清除,脱落的皮屑中不含活病毒,不会造成传播风险。但仍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抓挠皮肤导致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恢复期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若脱皮部位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传染性软疣多久能自行消退?

儿童传染性软疣一般6-12个月可自行消退,具体时间与个体免疫状态、皮损数量及护理措施有关。

传染性软疣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具有自限性。皮损数量较少且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通常在6-9个月内可完全消退。此阶段表现为疣体逐渐干燥、结痂并脱落,皮肤不留瘢痕。若皮损数量较多或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消退时间可能延长至9-12个月,期间可能出现新发皮损。避免搔抓可降低自体接种风险,加速康复进程。

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水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患儿衣物需单独清洗并高温消毒。若12个月未消退或皮损持续增多,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什么是传染性湿疹?

传染性湿疹通常是指湿疹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具有传染性的情况。

湿疹本身是一种非传染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当患者搔抓导致皮肤屏障破坏时,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此时渗出液或皮损处可能携带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特应性皮炎继发感染、疱疹性湿疹等情形,好发于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预防传染需避免搔抓皮损,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急性期渗出明显时可短期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病毒感染需使用阿昔洛韦乳膏。日常应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过热刺激。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阴道炎有传染性吗?

阴道炎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具体类型,细菌性阴道病通常不传染,而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可通过性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阴道炎的发生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性传播感染、不良卫生习惯、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1、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导致,常见症状包括灰白色分泌物伴鱼腥味。该类型通常不属于性传播疾病,但频繁性行为可能增加发病概率。治疗可选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等药物,同时需避免过度阴道冲洗。

2、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具有强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及外阴灼痛。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治,常用药物包括替硝唑片、奥硝唑胶囊,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3、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可通过性接触或共用浴具间接传播。表现为豆渣样白带及剧烈瘙痒。克霉唑阴道片、制霉菌素栓等抗真菌药物有效,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以减少复发。

4、非特异性阴道炎

此类阴道炎多因理化刺激或过敏导致,如使用碱性洗液、卫生巾过敏等,一般不具传染性。症状包括外阴红肿及分泌物增多,治疗需消除诱因并局部使用硼酸洗液等舒缓制剂。

5、萎缩性阴道炎

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发此病,阴道黏膜变薄易受感染,但无传染性。表现为性交疼痛及淡血性分泌物,可采用雌三醇乳膏局部补充激素,配合乳酸菌制剂恢复酸性环境。

预防阴道炎需注意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洗,避免使用香皂等碱性清洁产品。性生活中建议使用避孕套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出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明确类型。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限制糖分摄入有助于抑制病原体繁殖,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可帮助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真菌多久失去传染性?

真菌失去传染性的时间通常为1天到数月不等,实际时间受到真菌种类、环境湿度、温度、宿主免疫状态、药物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真菌种类

不同真菌的存活时间差异较大。皮肤癣菌在干燥环境中可能存活数周,而念珠菌在潮湿物体表面可存活数月。球孢子菌等环境真菌在土壤中可长期保持活性,须通过高温或消毒剂才能灭活。

2、环境湿度

高湿度环境显著延长真菌存活期。浴室地垫上的红色毛癣菌在湿度超过70%时可存活3个月以上,而相同真菌在干燥衣物上仅能存活1-2周。保持环境通风干燥可加速真菌失活。

3、温度影响

多数真菌在60℃以上高温环境30分钟内失活,但低温可能延长存活时间。冷冻处理的面包中曲霉菌孢子仍可保持传染性达6个月,而煮沸处理的医疗器械上真菌通常24小时内失活。

4、宿主免疫

免疫功能正常者接触真菌后,皮肤正常菌群和免疫细胞可在数小时内清除大部分条件致病菌。但HIV感染者或糖尿病患者体表的白色念珠菌可能持续存在传染性数周。

5、药物干预

使用特比萘芬乳膏处理足癣患处后,真菌传染性可在3-7天内消失。口服氟康唑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时,患者体液中真菌培养转阴平均需要2-4周。未接受抗真菌治疗者可能长期携带传染性真菌。

预防真菌传播需综合采取环境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高频接触表面,衣物毛巾建议60℃以上热水洗涤并充分晾晒。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接触腐殖土等真菌滋生环境,足癣患者需保持足部干燥并单独使用修甲工具。出现不明原因皮肤脱屑或黏膜白斑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真菌镜检培养。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胎记 肠结核 胆管癌 肾结核 股骨颈骨折 结节性红斑 颅骨骨髓炎 盆腔静脉曲张 脑外伤后综合征 后天性掌跖角化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