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表现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主要包括立即停止活动、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通畅、服用急救药物、等待专业救援等步骤。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及时规范的急救措施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1、立即停止活动

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症状时,患者须立即停止所有体力活动,保持静卧状态。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缺血程度。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自觉最舒适的体位,避免平卧增加回心血量。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减少外界对胸部的压迫。

2、拨打急救电话

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中心,准确描述患者症状、发病时间和所在位置。急救电话接通后保持通话状态,按调度员指导进行初步处理。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告知调度员以便指导使用。避免自行驾车送医,救护车配备的心电监护和急救设备可途中实施生命支持。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度,出现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意识模糊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清除口腔异物。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有条件可给予鼻导管吸氧。避免过度通气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维持氧流量在每分钟2-4升为宜。

4、服用急救药物

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5分钟后未缓解可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3片。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毫克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压低于90/60mmHg或出现右心室梗塞时禁用硝酸酯类药物。吗啡可缓解剧烈胸痛,但需警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5、等待专业救援

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监测患者意识、脉搏和呼吸,每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准备既往病历和长期服用药物清单供医护人员参考。出现心跳骤停立即实施胸外按压,使用AED进行电除颤。避免频繁搬动患者,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刺激。

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二级预防药物。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每周3-5次有氧运动,强度以不诱发心绞痛为度。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脉CTA,监测心功能恢复情况。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主要包括立即停止活动、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通畅、服用急救药物、接受专业治疗等步骤。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抢救需争分夺秒。

1、立即停止活动

患者突发胸痛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避免平躺加重呼吸困难。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加重病情。

2、拨打急救电话

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中心,准确描述症状和所在位置。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家属应准备好医保卡、既往病历等资料。保持电话畅通,必要时按照急救人员指导进行初步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出现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有假牙者需取出,清除口腔分泌物。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按照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

4、服用急救药物

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5分钟后未缓解可重复使用。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自行使用其他药物,吗啡等强效止痛药需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使用。

5、接受专业治疗

到达医院后优先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诊后尽快实施再灌注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静脉溶栓治疗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转入冠心病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后需长期规范治疗,包括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饮食宜清淡低盐,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监测心功能恢复情况。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及时就医,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和用药信息。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心肌梗塞该怎么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斑块破裂、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基础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能减少血液凝固,改善心肌供血。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症状。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该方法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必要时植入金属支架保持血管通畅。介入治疗能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率。治疗时机越早效果越好,最好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

3、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用于无法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溶栓治疗有时间窗限制,通常在发病6小时内效果最佳,12小时后效果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心脏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取患者自身血管如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等,在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建立新的血流通道。该手术创伤较大,但远期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心肌供血。

5、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急性心肌梗塞后重要的长期管理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危险因素控制等。运动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危险因素控制包括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预防再次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属应学会心肺复苏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心肌梗塞怎么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斑块破裂、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基础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可以阻止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风险。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常用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通过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血管,支架植入术则在血管内放置金属支架保持血管通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合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适用于无法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常用溶栓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需要在发病后尽早进行,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12小时内。溶栓成功后仍需密切监测,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心脏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血管如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等,在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建立新的血流通道。该手术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但创伤较大,需要较长的恢复期。

5、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急性心肌梗塞后重要的长期管理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运动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有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主要有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需立即就医处理。

1、胸痛

胸痛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常伴有濒死感。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易被误诊为胃病。胸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

2、呼吸困难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表现为气促、喘息或窒息感。这是由于心肌坏死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肺淤血所致。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表现。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可能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

3、恶心呕吐

约半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下壁心肌梗塞直接刺激膈肌所致。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易与急性胃炎混淆。伴随冷汗、面色苍白时更需警惕心肌梗塞。

4、出汗

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常伴随大量冷汗,表现为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这是由于剧烈疼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以及心输出量骤降导致外周循环灌注不足所致。冷汗往往突然出现且程度严重,与日常活动无关,是区别于心绞痛的典型特征之一。

5、心悸

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心悸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心律不齐或心跳沉重感。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电活动不稳定,可能诱发室性早搏、室速等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阿斯综合征表现,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任何体力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饱餐。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心理疏导。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二级预防用药。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偏头痛 肾衰竭 丙酸血症 垂直斜视 类天疱疮 踝关节脱位 贲门失弛缓症 肱骨外上髁炎 扁桃体良性肿瘤 浅层点状角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