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导致烧伤休克的主要原因?

烧伤休克的主要原因有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感染、组织损伤释放毒素以及神经内分泌反应等。烧伤休克属于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1、血容量不足

大面积烧伤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等表现。临床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常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容量复苏。

2、疼痛刺激

严重烧伤产生的剧烈疼痛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收缩和微循环障碍。疼痛还会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建议使用盐酸吗啡注射液或芬太尼透皮贴剂控制疼痛,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减轻应激反应。

3、感染

烧伤创面易继发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病原体。感染可释放内毒素诱发脓毒症休克。需早期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配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局部抗感染。

4、组织损伤毒素

烧伤坏死组织释放的肌红蛋白、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可损伤心肌细胞,抑制心脏功能。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需及时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5、神经内分泌反应

严重烧伤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量分泌糖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这种应激反应可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糖升高。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烧伤休克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温度28-32℃。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流质饮食如匀浆膳。创面处理要严格无菌操作,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预防压疮。康复期可进行渐进式肢体功能锻炼,配合压力衣预防瘢痕增生。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尿量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防止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

防止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有快速补液、创面保护、镇痛处理、体温维持、密切监测。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后因体液大量丢失导致的循环衰竭,需在黄金抢救期内采取综合干预。

1、快速补液

烧伤后6-8小时是补液关键期,需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计算补液量,通常采用晶体液与胶体液交替输注。补液速度需维持尿量在每小时30-50毫升,避免过快导致肺水肿。儿童和老年人需调整补液方案,合并吸入性损伤者需控制输液总量。

2、创面保护

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禁止使用冰敷或民间偏方。浅二度烧伤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深二度及以上烧伤需清除坏死组织。环形烧伤需切开焦痂减压,防止肢体缺血坏死。转运过程中避免敷料粘连创面。

3、镇痛处理

严重烧伤疼痛可加重休克,成人可静脉注射吗啡类镇痛药,儿童宜选用对呼吸抑制较轻的芬太尼。用药后需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合并颅脑损伤者慎用中枢性镇痛药,可改用非甾体抗炎药。

4、体温维持

烧伤患者易出现低体温,需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8-32摄氏度,使用辐射加温毯或暖风装置。静脉输液需加温至37摄氏度,大面积烧伤者需监测核心体温。避免使用电热毯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加重。

5、密切监测

每15-30分钟记录生命体征,重点关注脉压差和心率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和血乳酸水平。出现躁动不安、皮肤花斑等早期休克表现时,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合并吸入性损伤者需持续监测血氧。

烧伤后48小时内需持续观察休克指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面部烧伤者需预防性气管插管。恢复期需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补充白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康复阶段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深度烧伤者需预防瘢痕挛缩。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高温物体,化学烧伤需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烧伤休克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烧伤休克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治疗需要及时补液、改善微循环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1、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烧伤后,大量血浆成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血管内液体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这种液体丢失不仅直接影响心脏输出量,还会引起血压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抢救时应迅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或羟乙基淀粉,以维持血压和器官血流。 2、微循环障碍 烧伤区域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微循环血流减慢,甚至停滞。这不仅加重组织缺氧,还容易形成微血栓,进一步损害组织。治疗时可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山莨菪碱,以恢复局部血流供应。 3、电解质紊乱 大面积烧伤常伴随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尤其是钠、钾和钙的失衡。这种紊乱会直接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甚至引发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需定时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及时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4、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 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同时发生,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增加感染风险。治疗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如地塞米松或胸腺肽,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免疫状态。 5、多器官功能衰竭预防 烧伤休克若未及时纠正,极易引发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指标,如尿量、血氧饱和度和肝功能,必要时使用药物如多巴胺或呋塞米,以保护器官功能。 烧伤休克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复杂,需综合治疗,重点是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和预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最大限度减少器官损伤和死亡率。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什么是烧伤休克低钾原因?
上述的症状,可能是因为烧伤体内大量的水分丢失,出现了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建议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补液治疗,平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身体不舒服的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一是需多少,补多少。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补液量,一般情况下,补液量等于烧伤损失的液体量加当日生理需要量。烧伤损失的液体量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kg体重给予1.5毫升。二是先快后慢、先盐后糖、随时调整,输液的速度不能过快,要循序渐进。第一个24小时总补液量可以分为两份,第一份8小时内输完,第二份在8至24小时输完。补液时一定要先给晶体溶液,一般先选择生理盐水,后用葡萄糖溶液,胶体溶液先给予血浆。当补液时出现酸碱平衡失调时,适当纠正失衡,当患者尿量多时,可适当补充钾离子,防止钾离子丢失过多,引起不良反应。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胃结核 声带麻痹 肱骨干骨折 甲状腺肿瘤 桡神经麻痹 杀鼠剂中毒 脑血栓后遗症 皮下T细胞淋巴瘤 1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