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幼儿急疹和荨麻疹的区别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幼儿急疹发烧怎么办?

幼儿急疹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多饮水、保持环境舒适、观察症状、必要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幼儿急疹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高热、皮疹等症状。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幼儿的额头、腋下、四肢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贴或退热栓。

2、多饮水:发烧时幼儿容易脱水,需多次少量喂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母乳喂养的幼儿可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的幼儿可适当增加喂水量。

3、保持环境舒适: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保持在50%-60%。避免穿过多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确保幼儿舒适。

4、观察症状:注意幼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皮疹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皮疹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5、必要时就医:若幼儿体温持续超过39℃,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抽搐等,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剂量按体重计算或布洛芬混悬液。

幼儿急疹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蔬菜泥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如橙汁、猕猴桃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幼儿接触冷风或过热环境。若幼儿精神状态良好,可适当进行轻柔的活动,如室内散步,但避免剧烈运动。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幼儿急疹没出来怎么办?

幼儿急疹未出疹可通过退热、补液、观察、避免刺激、就医等方式处理。幼儿急疹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6个月至2岁儿童。

1、退热处理:幼儿急疹早期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9℃。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反应。

2、补液支持:高热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可给予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服。观察尿量,确保排尿正常,避免脱水加重。

3、密切观察:幼儿急疹的典型特征是热退疹出。在未出疹期间,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皮肤状况。注意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及时记录并反馈给

4、避免刺激:未出疹期间,避免让幼儿接触过热或过冷的环境,防止皮肤受到刺激。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5、就医指导:若高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幼儿急疹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蔬菜泥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当进行室内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帮助幼儿顺利度过病程。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幼儿急疹是指什么?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和皮疹。该病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引起,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幼儿急疹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5天,预后良好。

1、病因: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易受病毒感染。病毒在体内复制后,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发高热和皮疹。

2、症状:幼儿急疹的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热退后出现皮疹,皮疹为玫瑰红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主要分布于躯干和颈部,面部和四肢较少见。皮疹通常不痒,持续1-2天后自行消退。

3、诊断:幼儿急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史。典型表现为高热后出疹,皮疹特点为玫瑰红色斑丘疹,分布于躯干和颈部。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4、治疗:幼儿急疹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剂量为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皮疹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5、预防:幼儿急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减少感染风险。婴幼儿应避免与发热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病毒感染。

幼儿急疹的护理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时给予退热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补充维生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如出现高热惊厥或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幼儿急疹护理方法?

幼儿急疹护理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控制体温、补充水分、观察病情、提供舒适环境等方式进行。

1、皮肤清洁:幼儿急疹期间,皮肤可能出现红疹,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控制体温:幼儿急疹常伴随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或冷敷额头。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退热,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3、补充水分:发热和皮疹可能导致幼儿体内水分流失,需及时补充水分。多给幼儿饮用温水、果汁或电解质溶液,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预防脱水。

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皮疹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腹泻、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5、舒适环境:为幼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幼儿过度疲劳。

幼儿急疹护理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泥、水果泥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等,增强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幼儿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急疹期,促进康复。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幼儿急疹每个宝宝都会出吗?

幼儿急疹并非每个宝宝都会出现,但大多数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经历这一疾病。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引起,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家长需注意护理以缓解症状。

1、病毒感染: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2、发热症状:幼儿急疹的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3-5天。家长可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剂量按体重计算或布洛芬混悬液剂量按体重计算。

3、皮疹特征:发热消退后,宝宝躯干和四肢会出现玫瑰色斑丘疹,无瘙痒感,持续1-2天后自行消退。皮疹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4、自限性疾病:幼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如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5、护理要点:患病期间,宝宝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情况。家长需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泥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给予宝宝足够的安抚和陪伴。

幼儿急疹期间,家长需注意宝宝的饮食调理,提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等,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宝宝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洗护产品。若宝宝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骨瘤 红斑 喷嚏 肌无力 减压病 创伤性动脉瘤 混合型颈椎病 精囊恶性肿瘤 缺血性心肌病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