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妊娠期糖尿病能不能治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妊娠期糖尿病尿液分析的尿液是采取多久的?

妊娠期糖尿病尿液分析通常需要采取晨起第一次中段尿。

尿液分析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晨尿因经过夜间浓缩,尿液中葡萄糖、蛋白质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检测结果更具参考价值。采集时应弃去前段尿液,留取中段约10-20毫升置于清洁容器中,避免阴道分泌物或外阴细菌污染。尿常规检查可反映肾糖阈变化,若随机尿糖阳性需结合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确诊。尿酮体检测对判断胰岛素缺乏程度有辅助价值,但单次尿检异常需重复检测确认。

建议孕妇在留取尿液前清洁外阴,采样后1小时内送检以避免成分降解影响结果准确性。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妊娠期糖尿病的确诊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检测、随机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尿糖检测等方法确诊。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金标准。孕妇需空腹8小时后饮用含75克葡萄糖的溶液,分别在饮用前、饮用后1小时和2小时测量血糖水平。若空腹血糖超过一定数值,或饮用后1小时、2小时血糖超过特定标准,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该试验能准确反映孕妇的糖代谢状态,但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2、空腹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检测是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孕妇需空腹8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值。若空腹血糖超过特定阈值,提示可能存在妊娠期糖尿病。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单独使用可能存在漏诊风险,通常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3、随机血糖检测

随机血糖检测指在任何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量血糖值。若随机血糖超过特定标准,需进一步检查确认。该方法适用于孕期常规产检时的初步筛查,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检测结果可能受饮食、运动等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虽然不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诊断标准,但可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妊娠期女性糖化血红蛋白值若持续偏高,提示可能存在糖代谢异常,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5、尿糖检测

尿糖检测通过检测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进行筛查。妊娠期肾糖阈降低可能导致尿糖阳性,但尿糖阳性并不等同于妊娠期糖尿病。该方法敏感性较低,仅作为辅助筛查手段,确诊需依靠血糖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确诊后,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摄入,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定期产检评估胎儿发育情况。血糖控制不佳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切勿自行调整用药。保持良好心态,与产科医生和营养师密切配合,可有效管理妊娠期糖尿病。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反应?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引起的多饮、多尿、体重异常变化、反复感染、视物模糊等症状。妊娠期糖尿病的典型反应主要有血糖波动、尿糖阳性、酮症倾向、胎儿发育异常、皮肤瘙痒等。

1、血糖波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出现餐前心悸、出汗等低血糖反应,或餐后嗜睡、乏力等高血糖表现。血糖监测显示空腹血糖超过5.1mmol/L或餐后1小时血糖超过10.0mmol/L需警惕。这种情况与胎盘分泌的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有关,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调节。

2、尿糖阳性

孕妇尿常规检查持续出现尿糖阳性提示肾糖阈降低,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当血糖超过8.9-10mmol/L时,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会出现尿糖。需注意与妊娠期生理性尿糖鉴别,后者多为一过性且血糖正常。

3、酮症倾向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酮症倾向,尿酮体检测呈阳性。这与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加速有关,严重时可发展为酮症酸中毒。需立即就医处理,避免影响胎儿脑发育。

4、胎儿发育异常

超声检查可能发现胎儿腹围增长过快、羊水过多等异常,与母体高血糖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有关。未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增加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需加强产前监测。

5、皮肤瘙痒

部分孕妇出现顽固性皮肤瘙痒,尤其夜间加重,可能与高血糖导致皮肤干燥或胆汁淤积有关。需排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抓挠引发感染。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作息,每日分5-6餐进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等,避免精制糖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定期产检监测血糖和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预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范围?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范围通常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加重、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肥胖、年龄偏大等因素有关。

1、胰岛素抵抗加重

妊娠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这种情况需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运动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粗粮,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

2、胎盘激素分泌异常

胎盘分泌的人胎盘催乳素等激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这种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在孕中晚期尤为明显。当血糖持续超标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这些药物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

3、遗传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更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这类人群应在孕早期就进行糖耐量筛查,建立规律的血糖监测记录。即使初次筛查正常,也建议在孕24-28周重复检查,因血糖异常可能随孕周增加而显现。

4、肥胖

孕前体重指数超过标准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体重管理应贯穿整个孕期,但切忌节食减肥。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保证胎儿营养需求的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

5、年龄偏大

35岁以上孕妇内分泌代谢功能下降,更易出现糖代谢异常。这类孕妇需要更严格的血糖监测,除常规空腹和餐后血糖外,必要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发现血糖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血糖监测习惯,记录空腹、餐前及餐后血糖值。饮食上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禽肉、豆制品等,搭配适量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有氧活动。定期产检评估胎儿发育情况,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因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较高,需要长期关注血糖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远期糖尿病风险。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妊娠期糖尿病能治好吗?

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得到有效控制,多数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方式主要有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产后随访等。

1、饮食调整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分餐制每日5-6次少量进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蔬菜不少于500克,避免高糖水果。蛋白质选择鱼类、禽肉等优质蛋白,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2、运动干预

推荐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运动时间建议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出现宫缩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停止。

3、血糖监测

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血糖仪记录数据。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监测尿酮体,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胰岛素治疗

当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岛素。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需严格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治疗期间需加强血糖监测,防范夜间低血糖发生。

5、产后随访

分娩后6-12周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复查,此后每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远期糖尿病风险,建议持续6个月以上。保持合理体重,定期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需长期关注代谢健康,维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习惯。建议每年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需早期进行血糖筛查。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多饮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家属应协助孕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参与血糖管理过程,必要时寻求专业营养师和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尿崩症 神经炎 蛋白血症 胆道感染 骨样骨瘤 跟腱后滑囊炎 肩关节半脱位 溃疡性结肠炎 外伤性白内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