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龅牙是什么疾病

发布于 2025/07/26 16:42

骨性龅牙是上颌骨或下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牙齿前突畸形,属于牙颌面畸形的一种。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颌骨发育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通过正畸或正颌手术干预。

1、遗传因素

骨性龅牙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父母存在颌骨发育异常时,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多表现为上下颌骨长度比例失调,可能伴随开唇露齿、颏部后缩等症状。治疗需结合头颅侧位片测量,轻中度病例可采用隐形矫治器或固定托槽矫正,重度骨性畸形需配合正颌手术调整颌骨位置。

2、口呼吸习惯

长期口呼吸会导致舌体位置异常,使上颌牙弓狭窄、前牙前突。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常见诱因,可能伴随睡眠打鼾、黑眼圈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耳鼻喉科检查,确诊后可通过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肌功能训练改善,必要时配合扩弓器矫正牙弓形态。

3、吮指咬物行为

幼儿期持续吮指或咬铅笔等硬物,可能造成前牙开颌及上颌前突。这类患者常伴有深覆盖、牙列拥挤等表现。早期发现可通过破除不良习惯矫正器干预,如MRC肌功能矫治器,12岁后骨性畸形明显者需考虑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4、颌骨发育过度

上颌骨垂直向或矢状向过度发育会导致面中份前突,下颌骨发育不足则表现为下颌后缩。临床可见露龈笑、颏唇沟消失等特征。需通过头影测量区分骨性与牙性成分,骨性成分超过4毫米时,通常需要正颌手术配合术后正畸。

5、外伤或肿瘤因素

颌面部外伤愈合异常或颌骨肿瘤可能破坏正常生长中心,导致继发性颌骨畸形。这类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或局部膨隆表现,需先处理原发病变,后期通过牵引成骨或骨移植术重建颌骨形态,再行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关系。

骨性龅牙患者日常应避免过硬食物防止牙齿松动,使用含氟牙膏预防正畸期龋齿,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建议每3-6个月复查颌骨发育情况,成年患者术后需佩戴保持器1年以上。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关注其呼吸方式及口腔习惯,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降低手术概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口腔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