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肾病主要由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肾小球内高压、肾小动脉硬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降压治疗、饮食调节、肾脏保护药物、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长期高血压持续高血压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贝那普利,并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
2、肾小球内高压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加速肾单位损伤。治疗需联合使用ACEI类药物如雷米普利,或ARB类药物如氯沙坦,同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
3、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引发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导致肾缺血萎缩。需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可使用利尿剂氢氯噻嗪联合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
4、遗传易感性携带APOL1基因变异者更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此类患者需更严格监测血压及肾功能,早期使用肾脏保护药物如达格列净。
建议高血压肾病患者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适度有氧运动,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及尿蛋白指标。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