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幼保健 > 人流

做人流后月经越来越少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产后母乳为什么越来越少?

产后母乳减少可能与哺乳频率不足、营养摄入不均衡、情绪压力过大有关。

哺乳频率不足会导致乳腺刺激减少,影响泌乳素分泌。建议按需哺乳,每天哺乳8-12次,夜间保持哺乳。营养摄入不均衡会影响乳汁质量,哺乳期每天需要增加500千卡热量,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豆制品,以及富含钙质的乳制品。情绪压力过大会抑制催乳素分泌,需保持心情愉悦,家人应给予充分支持,避免过度劳累。

哺乳期间可适量食用通草鲫鱼汤、花生猪蹄汤等食疗方,避免食用韭菜、山楂等可能回奶的食物。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乳汁仍不足,可就医评估是否存在乳腺管堵塞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透析后为什么尿越来越少?

透析后尿量减少通常与肾功能不可逆损伤、透析替代部分肾脏功能有关。透析患者尿量减少主要有残余肾功能减退、透析超滤脱水、原发病进展、血管通路影响、体液平衡调节等因素。

1、残余肾功能减退

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残余肾单位逐渐纤维化萎缩,肾小球滤过功能持续下降。此时即使存在少量尿液,也多由肾小管浓缩功能代偿产生。建议定期监测24小时尿量及尿肌酐清除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等。

2、透析超滤脱水

血液透析过程中超滤会主动清除体内多余水分,机体为维持血容量会激活抗利尿激素系统。长期超滤可能导致肾小管缺血性损伤,表现为尿渗透压降低。需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避免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强行排尿。

3、原发病进展

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病等基础疾病持续损害剩余肾单位。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会加速肾小球硬化,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持续阳性。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贝那普利片等RAS抑制剂延缓进展。

4、血管通路影响

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可能引发偷窃综合征,导致肾脏灌注不足。部分患者会出现肾动脉狭窄,表现为血压难以控制及尿量骤减。需定期进行瘘管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改善肾血流。

5、体液平衡调节

透析患者体液调节机制紊乱,心房利钠肽分泌减少导致水钠潴留。此时尿量减少常伴随下肢水肿或肺淤血,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饮用浓肉汤、腌制食品等高钠食物。

透析患者应每日晨起测量体重,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d,优先选择鸡蛋清、龙利鱼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夏季外出需携带饮用水。若出现尿量突然减少伴呼吸困难,需立即联系透析中心调整干体重参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奶水越来越少怎么办?

奶水减少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增加营养摄入、保持情绪稳定、适度按摩刺激、必要时药物辅助等方式改善。乳汁分泌不足通常与哺乳频率不足、营养不良、精神压力、乳腺堵塞、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

1、调整哺乳方式

频繁有效哺乳是刺激泌乳的关键。建议每天哺乳8-12次,每次单侧乳房哺乳15-20分钟,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夜间哺乳有助于维持催乳素水平,哺乳前可用温毛巾热敷乳房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使用奶瓶或安抚奶嘴造成乳头混淆。

2、增加营养摄入

每日需额外补充500大卡热量,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以及富含维生素A的深色蔬菜。可适量饮用无花果鲫鱼汤、花生猪蹄汤等传统食疗方,注意汤水不宜过油。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3、保持情绪稳定

焦虑紧张会抑制催乳素分泌。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减压,每天保证7小时连续睡眠。家人应分担育儿事务,避免产妇过度劳累。严重情绪问题可寻求心理咨询,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疏肝解郁类中药。

4、适度按摩刺激

哺乳前环形按摩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抚,哺乳时配合按压乳房腺体。可选用穴位按摩,重点刺激膻中穴、乳根穴、少泽穴等经络穴位。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乳腺管,配合使用天然植物油润滑皮肤。

5、药物辅助治疗

经中医辨证后可选用通乳颗粒、下乳涌泉散等中成药,西医可能建议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等促泌乳药物。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规范治疗原发病。所有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

哺乳期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乳房,注意观察婴儿大小便次数和体重增长情况。若持续乳汁不足伴随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排除乳腺炎等病理因素。保持规律作息和愉悦心情,避免过度依赖下奶偏方,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哺乳指导或中医妇科医师进行个体化调理。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30岁月经量越来越少怎么办?

月经量减少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激素治疗、中药调理、心理干预及妇科疾病管理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卵巢功能减退、精神压力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引起。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过度节食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与铁元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

2、子宫内膜损伤:

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造成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月经量持续减少。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内膜厚度,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内膜血流,严重时需考虑宫腔粘连分离术。

3、卵巢功能减退:

30岁前出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时,可能伴随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建议检测抗缪勒管激素水平,可选用坤泰胶囊辅助调理,必要时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延缓卵巢衰退。

4、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抑郁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引发月经量骤减。可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缓解压力,配合逍遥丸疏肝解郁,保持每周3次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

5、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血症会导致月经稀发伴经量减少,常伴随痤疮、多毛。需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配合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

日常建议增加黑芝麻、枸杞、红枣等补血食材摄入,经期避免生冷饮食。每周进行3-5次瑜伽或快走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监测基础体温判断排卵情况。连续3个月经周期异常需进行妇科超声及性激素六项检查,排除宫腔粘连、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器质性疾病。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长期使用护垫造成局部潮湿环境。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宝宝头发越来越少是怎么回事?

宝宝头发越来越少可能由生理性脱发、营养缺乏、头皮感染、遗传因素或外界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脱发:

新生儿在出生后2-3个月可能出现胎发脱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种脱发通常呈现枕部环形稀疏,与头部摩擦和毛囊生长周期有关。保持头皮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发产品,多数情况下6个月后新发会自然生长。

2、营养缺乏:

缺锌、缺铁或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毛囊发育。母乳喂养的宝宝需注意母亲营养均衡,添加辅食后可适当增加蛋黄、肝泥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长期挑食可能导致头发细软发黄,建议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

3、头皮感染:

脂溢性皮炎或真菌感染会造成局部脱发,常见表现为头皮红斑、鳞屑伴瘙痒。轻度感染可用温和的婴儿洗发剂清洁,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抓挠患处,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4、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毛发稀疏与家族遗传有关,如先天性少毛症等遗传性疾病。这类情况通常伴随指甲、牙齿等其他外胚层发育异常,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日常应注意防晒保护头皮,避免化学物质刺激。

5、外界刺激:

过度束发、频繁烫洗或使用成人洗发产品会损伤婴幼儿脆弱毛囊。建议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专用洗护产品,梳头时用宽齿梳轻柔打理。夏季外出需戴透气遮阳帽,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

保证宝宝每日摄入足量乳制品和新鲜果蔬,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睡眠时经常变换体位避免局部压迫,选择纯棉质地的枕巾减少摩擦。若脱发伴随生长发育迟缓、皮肤病变或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儿科或皮肤科就诊评估。定期修剪发梢有助于改善发质,但避免过早使用吹风机等高温造型工具。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包茎 鞭虫病 精囊炎 抽动障碍 角膜溃疡 神经梅毒 外伤性白内障 巨细胞病毒感染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