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应该如何护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亲吻小孩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吗?

亲吻小孩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与病毒传播、免疫力差异、接触方式、口腔卫生及季节因素有关。

1、病毒传播:

成人口腔中可能携带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常见病原体,通过唾液直接接触可传染给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被感染。

2、免疫力差异:

婴幼儿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尤其是6个月至3岁儿童。成人携带的EB病毒等病原体对自身无害,但可能引发幼儿咽峡炎等感染。

3、接触方式:

直接唇部接触传播效率最高,病毒可通过唾液交换进入儿童鼻咽部。面颊亲吻风险较低,但手部接触后再触摸儿童口鼻仍可能传播。

4、口腔卫生:

成人患有牙龈炎、龋齿时口腔菌群数量增加10-100倍。链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可能通过亲吻诱发儿童扁桃体炎。

5、季节因素:

冬季流感高发期传播风险显著升高。密闭空间内近距离接触时,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可能叠加。

建议亲吻幼儿前清洁口腔,避免在呼吸道疾病发作期亲密接触。可改为额头或手背亲吻,接触儿童前后规范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儿童玩具。6个月以下婴儿尽量避免与多人密切接触,母乳喂养有助于提升婴儿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引发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与病原体侵袭、免疫力下降、治疗不及时等因素相关。

1、中耳炎:

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腔,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儿童因咽鼓管较短平更易发病。需及时进行耳镜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鼓膜穿孔。

2、鼻窦炎:

鼻腔炎症蔓延至鼻窦,出现持续性鼻塞、脓涕、面部胀痛。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通过鼻窦CT确诊,采用鼻腔冲洗配合抗生素治疗。

3、支气管炎:

炎症向下蔓延至支气管,表现为咳嗽加剧、痰量增多伴喘息。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人。治疗需加强气道湿化,必要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抗感染治疗。

4、肺炎:

病原体侵入肺泡引发肺实质炎症,出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胸部X线可见肺部浸润影。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敏感抗生素,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5、心肌炎:

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免疫反应导致,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心肌酶谱升高。需绝对卧床休息,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营养心肌治疗。

预防并发症需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出现持续发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强防护。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小孩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吃什么药?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可选用右美沙芬、氨溴索或愈创甘油醚等止咳祛痰药物,具体用药需结合病因及症状严重程度决定。

1、右美沙芬:

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适用于干咳症状明显的患儿。该药物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作用,但需注意2岁以下儿童禁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服药后应避免剧烈活动。

2、氨溴索:

氨溴索是黏液溶解剂,能分解痰液中的酸性粘多糖纤维,适用于伴有黏稠痰液的咳嗽。该药物可增强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使用时应避免与强力镇咳药联用,以防痰液阻塞气道。

3、愈创甘油醚:

愈创甘油醚通过刺激胃黏膜反射性促进支气管分泌稀释痰液,适用于痰少而黏的咳嗽。该药物兼具轻度镇咳和祛痰作用,但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用药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4、中药制剂: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等中成药对风热型咳嗽效果较好。这类药物多含麻黄、苦杏仁等成分,具有宣肺止咳功效。使用前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止咳剂重复使用。

5、抗组胺药物:

对于过敏性因素导致的咳嗽,可考虑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能减轻鼻后滴漏刺激引发的咳嗽,但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反应。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

患儿咳嗽期间应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饮食宜清淡,可食用雪梨炖冰糖、白萝卜蜂蜜水等润肺食疗。避免接触冷空气及刺激性气味,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肺炎等并发症。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咳嗽。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怎么治疗好?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保持环境舒适、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取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保持室温在24-26℃,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儿童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母乳或配方奶。观察排尿情况,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

4、保持环境舒适: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0%-60%缓解呼吸道不适。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保证充足休息,减少剧烈活动加重身体负担。

5、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出现抽搐或皮疹等需立即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拒绝进食、呼吸急促等情况应急诊处理。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给予米粥、面条等流质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梨。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肢体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记录一次。保持鼻腔清洁,婴幼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家庭成员需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若伴有咳嗽症状,可抬高床头30度缓解夜间不适。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烧怎么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环境调节等方式缓解。反复发热通常由病毒持续复制、继发细菌感染、免疫应答过强、脱水或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物理降温可减少退热药物使用频率,尤其适合儿童及药物过敏者。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降低体温设定点。用药需注意间隔时间,避免多种退热药混用导致肝肾损伤。

3、抗感染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需特殊抗病毒治疗。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脓涕、扁桃体化脓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继发感染。

4、补液支持:

发热加速体液蒸发,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选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补充电解质。脱水会加重体温调节紊乱,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5、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高热期间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饮食宜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饮食。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出现意识模糊或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建议每晚7-8小时睡眠时间。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耳鸣 附件炎 骨肿瘤 寰枢椎脱位 晶状体脱位 视神经萎缩 肱骨内上髁炎 广泛性焦虑障碍 急性糜烂性胃炎 B族链球菌性新生儿脓毒败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