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肌力的0~5级分级法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精神分裂症如何分级?

精神分裂症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表现为偶尔出现幻觉或妄想,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但基本可以维持。患者可能对症状有一定认识,能够部分配合治疗。中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更为明显,幻觉和妄想频繁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患者可能对症状认识不足,治疗配合度较低。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持续且严重,可能出现明显的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和情感淡漠,日常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患者通常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治疗配合度极差。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尽早接受专业治疗,遵医嘱用药并配合心理治疗,家属需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0岁宝宝转奶拉肚子怎么办?

0岁宝宝转奶拉肚子可通过调整转奶速度、补充益生菌、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转奶过程中出现腹泻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乳糖不耐受、奶粉配方不适应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采用渐进式转奶法,将新旧奶粉按比例混合,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新奶粉比例,给婴儿肠道足够适应时间。可配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若腹泻伴随呕吐、发热或大便带血,需警惕细菌性肠炎或牛奶蛋白过敏,应携带大便样本就医检测,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或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转奶期间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与尿量,避免脱水,暂停添加新辅食,奶瓶需严格消毒。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嗜酸性粒细胞为0?

嗜酸性粒细胞为0可能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急性感染、严重烧伤、骨髓抑制性疾病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的防御,其数值异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 糖皮质激素使用

长期应用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导致外周血检测值为0。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严重过敏反应,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突然停药引发肾上腺危象。

2. 急性感染期

细菌性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急性感染时,机体应激反应会使嗜酸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同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能造成外周血中暂时性归零。感染控制后数值通常恢复正常。

3. 严重组织损伤

大面积烧伤或创伤后24小时内,应激性皮质醇升高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急剧减少甚至消失。此时需警惕继发感染风险,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排除造血功能障碍。

4. 骨髓抑制性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疾病若累及髓系造血功能,可能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伴嗜酸性粒细胞缺失。需通过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5. 内分泌疾病

库欣综合征患者因皮质醇持续过量分泌,可长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典型表现包括向心性肥胖和皮肤紫纹,需检测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确诊。

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持续为0时应完善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节律等内分泌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应激反应。日常注意观察有无感染迹象,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但无须刻意提升单一细胞数值。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血液科或内分泌科医师指导。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降尿酸有哪些方法 降尿酸的4方法很有效?

降尿酸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实现。

调整饮食是降低尿酸的基础措施,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的摄入,适当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促进尿酸排泄,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或苏打水。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代谢尿酸,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痛风发作。对于尿酸水平显著升高或反复痛风发作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别嘌醇片等药物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排泄。

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酒及含糖饮料,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应及时就医。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白血病m0到m7哪个严重?

白血病M0到M7的分型中,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通常最严重,M0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型急性红白血病、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白血病分型主要依据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较大。

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起病急骤,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出血风险高,但规范化治疗后治愈率相对较高。M0型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最低,常规化疗效果较差,易复发。M1型和M2型对化疗敏感度中等,部分患者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预后。M4型和M5型常伴随髓外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概率较高。M6型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可能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7型在儿童中多见,易合并骨髓纤维化,治疗难度较大。

尾段建议白血病患者严格遵循血液科医师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铁剂,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骨髓象变化,出现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脑水肿 蠕虫病 无痛人流 鼻中隔溃疡 产后抑郁症 胆总管囊肿 骨化性肌炎 迟发性运动障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