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男,21岁,血气胸,压缩90%,闭式引流7天,现在还是有少量血(每天约150毫升)和气排出.请问应该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排出肠胃寒气最快方法?

排出胃肠寒气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姜茶、适度运动、艾灸调理、遵医嘱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胃肠寒气多与饮食生冷、外感寒邪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1、热敷腹部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脐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热力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因寒气凝滞引起的隐痛、腹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需谨慎。

2、饮用姜茶

取生姜3-5片加红糖煮沸饮用,每日不超过500毫升。生姜中的姜辣素可刺激消化道黏膜,增强胃肠蠕动与消化液分泌,帮助驱散寒湿。阴虚火旺或胃溃疡患者应减少用量,避免加重胃黏膜刺激。

3、适度运动

选择快走、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至身体微微出汗。运动产生的热能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寒气从体表发散。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反而损耗阳气,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衣物。

4、艾灸调理

选取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位,用艾条悬灸10-15分钟。艾草燃烧的温热效应能温通经络,尤其适合长期畏寒肢冷者。皮肤敏感者可采用隔姜灸,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禁用此法。

5、药物干预

藿香正气口服液可解表化湿,用于外感风寒伴呕吐腹泻;附子理中丸能温中散寒,适合脾胃虚寒型腹痛;香砂养胃颗粒改善胃脘冷痛。需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避免与寒凉药物同服。

日常需避免空腹食用冰品、冷饮,夏季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摄氏度。可常食山药、红枣、羊肉等温补食材,烹饪时加入胡椒、肉桂等辛香调料。长期反复出现胃肠寒症或伴随呕血、黑便时,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夜间睡眠时可用暖宝宝贴于腰腹部,但须间隔衣物防止低温烫伤。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睡觉时血压低于90和60怎么回事,怎么办?

睡觉时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可能是生理性低血压或由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低血压

部分健康人群尤其是体型瘦弱的女性可能存在生理性低血压,通常无不适症状。这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日常可适当增加食盐摄入量至每日6-8克,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2、贫血

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发血压下降,常伴随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或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建议每日摄入动物肝脏、红肉、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表现为怕冷、嗜睡、体重增加伴血压偏低。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起始剂量通常为25-50微克/天,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量。日常可适量进食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

4、心脏疾病

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疾病会导致血压降低,可能伴随胸闷、气短、下肢水肿。需根据具体病因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或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血管。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5、药物因素

过量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或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能引起药源性低血压。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对于夜间低血压人群,建议睡前1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淡盐水,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10-15度。日常可进行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避免长时间热水浴。记录每日晨起、睡前血压数据,若反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供血不足症状,需尽早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每日保证1个鸡蛋、200克瘦肉及500克新鲜蔬菜的摄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红细胞两个单位是多少毫升?

红细胞两个单位通常为400-500毫升,具体容量可能因血站标准、制备工艺等因素存在差异。

我国血站对红细胞悬液的标准化制备采用国际通用规则,一个单位红细胞由200毫升全血分离制备,浓缩后体积约为100-120毫升。两个单位即对应400-500毫升液体量,包含红细胞、保养液及少量血浆成分。实际输注量会受离心后红细胞压积影响,常规红细胞悬液的压积控制在50%-70%之间。不同医疗机构可能采用不同规格的保养液,如SAGM配方或MAP溶液,这会导致最终产品体积存在轻微波动。血站对每袋红细胞均会标注实际容量,临床使用时以血袋标签为准。

输血前医护人员会核对血袋信息,根据患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计算所需输注量。建议有输血需求的患者提前与主治医生沟通具体输注方案,输血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输注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处理。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17岁血压150怎么回事?

17岁血压150毫米汞柱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原发病控制等方式干预。血压升高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存在高血压病史,子女发病概率可能增加。此类情况通常无须立即用药,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减少钠盐摄入至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

2、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高盐饮食、熬夜或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血压异常。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超过4小时会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收缩压可上升10-20毫米汞柱。需调整作息至23点前入睡,限制加工食品摄入,用电子血压计早晚各一次监测。持续2周未改善需考虑病理因素。

3、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病变可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发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伴随眼睑浮肿、夜尿增多,需进行尿常规和肾脏超声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呋塞米片等药物,同时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4、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会引起持续性血压升高,可能伴有阵发性出汗、低血钾。需检测血儿茶酚胺、肾上腺CT等,确诊后可能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前可临时使用盐酸酚苄明片控制血压,术后需每3个月复查激素水平。

5、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血管病变会造成血流阻力增加,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特征性表现为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轻度狭窄可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改善症状,重度需考虑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支架移位。

青少年血压异常需建立健康档案持续跟踪,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波动曲线。饮食采用DASH模式,增加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学校体检发现血压超标时,家长应陪同至心血管内科完善动态血压监测、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排除继发因素前避免自行服用降压药物。保持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运动后2小时内避免测量血压。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卵泡未排出形成囊肿是什么原因?

卵泡未排出形成囊肿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卵巢炎症、药物刺激、黄体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卵泡囊肿属于生理性囊肿,多数可自行消退,若持续存在或伴随腹痛等症状需就医排查病理性囊肿。

1、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会导致促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使成熟卵泡无法破裂排卵。这种情况常见于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或肥胖人群,可能伴随月经周期延长。可通过规律作息、均衡饮食调节,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调整周期。

2、卵巢炎症

盆腔炎或附件炎可能引发卵巢局部粘连,阻碍卵泡正常排出。患者常有下腹坠痛、白带异常等表现,妇科检查可见附件区压痛。需针对病原体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配合局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

3、药物刺激

促排卵药物如枸橼酸氯米芬片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多个卵泡发育但无法正常排出。这种情况多见于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超声监测可见卵巢多房性囊肿。需暂停促排药物并定期复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尿促性素调整方案。

4、黄体功能异常

黄体过早萎缩会使卵泡壁细胞黄素化,形成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患者基础体温呈双相但排卵障碍,可能影响受孕。可遵医嘱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液促进卵泡破裂,或采用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改善黄体功能。

5、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会导致卵泡发育障碍,形成多个小卵泡堆积。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多毛痤疮,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需长期管理,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缓释片调节代谢,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整激素水平。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超声监测囊肿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扭转破裂。日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避免盆浴。饮食注意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Omega-3脂肪酸。若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急腹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排除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并发症。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胆管炎 宫颈白斑 尿路感染 肾性尿崩症 变应性血管炎 结节性筋膜炎 醛固酮缺乏症 肱骨外科颈骨折 垂体依赖性库欣病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