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双胎输血症孩子是傻子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垂体瘤为什么要输血浆?

垂体瘤患者输血浆通常是为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或补充凝血因子。垂体瘤可能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导致激素分泌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输注血浆可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主要适应症包括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风险高、垂体功能减退合并凝血障碍等情况。

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前叶或后叶的良性肿瘤,部分类型会干扰垂体正常功能。当肿瘤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时,可能导致皮质醇水平下降,进而引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垂体功能减退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和功能。这些改变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此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能快速补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维持正常凝血过程。

少数情况下,垂体瘤患者可能因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导致肝功能异常,影响凝血因子合成。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也需要通过输血浆纠正凝血异常。但需注意,血浆输注存在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等风险,需严格评估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后实施。

垂体瘤患者日常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术前应完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肝功能。出现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异常出血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血浆输注或其他止血治疗。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输血是静脉还是动脉?

输血通常通过静脉进行,极少情况下会通过动脉输血。静脉输血是临床常规操作,动脉输血仅在特殊急救场景中使用。

静脉血管壁薄、压力低、分布表浅,适合长期稳定输液。上肢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常作为穿刺点,输血速度可精确调控。血液经静脉回心后参与全身循环,避免直接冲击动脉系统。输血前需严格核对血型,使用一次性输血器防止感染,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

动脉输血需穿刺股动脉等深部血管,操作风险较高。高压输血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仅用于心脏骤停、严重休克等危急情况。血液经动脉逆向灌注可快速提升冠状动脉灌注压,但可能引发血栓、肢体缺血等并发症。实施前需评估凝血功能,输血后需加压包扎穿刺点并监测远端脉搏。

无论静脉或动脉输血,均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输血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有无寒战、皮疹等输血反应。日常饮食可补充富含铁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促进血红蛋白合成。若出现穿刺部位肿胀或胸闷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甲减一定会生出傻子吗?

甲减患者不一定生出智力低下的孩子。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胎儿神经发育,但通过规范治疗和孕期监测可大幅降低风险。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产前筛查依从性、胎儿超声监测、新生儿甲功筛查以及孕期营养管理。

1、妊娠期甲功控制

孕期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在2.5mIU/L以下可有效预防胎儿智力损害。左甲状腺素钠是妊娠期首选药物,需根据孕周调整剂量。每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特别在妊娠早期需密切监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使胎儿神经发育接近正常水平。

2、产前筛查依从性

孕11-13周进行颈项透明层超声联合血清学筛查,孕中期进行系统超声检查。这些检查可早期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及结构畸形。对于高风险孕妇建议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排除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3、胎儿超声监测

妊娠20-24周需重点观察胎儿脑室结构、小脑发育及心脏形态。甲减孕妇胎儿可能出现脑室增宽、小脑发育迟缓等异常。通过系列超声检查可动态评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必要时进行胎儿医学多学科会诊。

4、新生儿甲功筛查

出生后72小时内采集足跟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先天性甲减患儿需在2周内开始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可避免智力残疾发生。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维持血清FT4在正常范围上限为宜。

5、孕期营养管理

每日保证150微克碘摄入,可选用加碘食盐及海产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D和锌有助于胎儿脑发育。避免过量摄入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木薯等。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维持合理体重增长。

甲减孕妇应建立规范的孕期随访计划,包括内分泌科与产科联合诊疗。除药物治疗外,需重视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哺乳期继续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复查甲功调整剂量。新生儿期加强发育评估,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通过全程规范化管理,绝大多数甲减孕妇可生育健康宝宝。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血的主要适应症包括急性大量失血、严重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症涉及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严重过敏反应等情况。输血需严格评估临床指征,主要有血红蛋白低于70g/L的贫血、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⁹/L的出血倾向、血浆置换治疗等适应症,以及存在心力衰竭、IgA缺乏症、既往严重输血反应等禁忌症。

1、急性失血

急性创伤、手术出血或消化道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丢失超过30%时需紧急输血。此时输血目标为维持组织氧供,优先选择红细胞悬液补充携氧能力,同时根据凝血功能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需结合晶体液复苏,避免单纯依赖输血导致稀释性凝血病。

2、慢性贫血

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g/L的慢性贫血患者,或伴有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缺氧症状时需输血支持。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贫血,输血需结合铁螯合剂治疗预防继发性血色病。对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输血阈值可适当放宽至血红蛋白80g/L。

3、凝血障碍

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需输注冷沉淀或凝血酶原复合物。肝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维生素K依赖因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血小板需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输血前需进行血栓弹力图等检测精准判断缺陷环节。

4、特殊治疗需求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进行置换输血去除异常红细胞,新生儿溶血病需进行换血疗法。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补充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体外循环手术中需进行自体血回输。这些特殊情况需制定个体化输血方案。

5、禁忌证管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输血可能诱发肺水肿,应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总量。既往有严重发热或过敏反应史者需使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可能加重溶血,需在皮质激素保护下缓慢输注洗涤红细胞。

输血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实施前应完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测。建议采用成分输血替代全血输注,红细胞制品输注速度一般为1ml/kg/h,老年患者需减半速度。输血过程中需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备好抗过敏药物。输血后24小时内需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出现血红蛋白尿、呼吸困难等输血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注并排查原因。长期依赖输血患者应定期检测铁蛋白水平,必要时进行去铁治疗。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双胞胎输血综合征怎么治疗?

双胞胎输血综合征可通过胎儿镜激光凝固术、羊水减量术、选择性减胎术、保守监测及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胎盘血管吻合异常导致胎儿间血流分配失衡引起。

1、胎儿镜激光凝固术:

通过胎儿镜定位并激光凝固胎盘表面的异常血管吻合支,阻断双胎间输血。该技术适用于孕16-26周的中重度病例,可显著改善受血儿心衰和供血儿贫血,术后需持续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2、羊水减量术:

针对受血儿羊水过多的情况,通过穿刺抽吸过量羊水缓解子宫张力。每次抽液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需间隔1-2周重复操作,同时配合多普勒超声评估胎儿脐血流,预防早产风险。

3、选择性减胎术:

当出现供血儿严重生长受限或结构异常时,可采用脐带双极电凝阻断血流。该操作需在孕28周前完成,术后存活胎儿平均分娩孕周可延长至34周,需密切监测存活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

4、保守监测方案:

适用于Quintero分期Ⅰ-Ⅱ级的早期病例,每两周进行超声评估胎儿生长、羊水指数及膀胱充盈情况。监测期间建议左侧卧位休息,每日记录胎动变化,发现胎动异常需立即就诊。

5、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孕24-34周面临早产风险的孕妇,使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标准疗程为4剂肌肉注射,间隔12小时给药,需同步监测孕妇血糖变化,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加重。

确诊双胞胎输血综合征后应限制剧烈活动,每日左侧卧位休息不少于12小时,睡眠时用孕妇枕支撑腹部。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至每日100克,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每周监测体重增长控制在400-500克。建议购置家用胎心监护仪,每日早中晚三次记录胎心率基线及变异,发现胎心率持续>160次/分或<110次/分应立即就医。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出现阴道流液需检测pH值排除胎膜早破。心理方面可参加双胎妊娠互助小组,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焦虑症 舌白斑 膀胱肿瘤 单纯疱疹 黄斑水肿 颅骨骨髓炎 慢性胆管炎 慢性前列腺炎 扁桃体良性肿瘤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