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人体左腹部是什么器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老人体温37.5正常吗?

老人体温37.5摄氏度属于正常体温偏高的情况。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2摄氏度之间,37.5摄氏度属于低热状态,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较低,体温调节功能相对减弱,日常活动后或环境温度较高时可能出现短暂性体温升高。测量时若未严格遵循规范,如饭后立即测量、腋下未擦干汗液等也可能导致读数偏高。这类情况通常无伴随症状,休息后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

持续存在的37.5摄氏度体温需警惕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可能出现咳嗽咳痰,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伴随尿频尿急。非感染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伴有心悸多汗,风湿免疫性疾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长期低热,通常伴有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体温三次,连续监测三天。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衣物,适量补充水分。若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内科或老年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人体体温37.2正常吗?

人体体温37.2摄氏度属于正常范围。正常体温通常为36-37.3摄氏度,但会因测量方式、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略有波动。

体温受多种因素影响,测量部位不同结果可能不同。口腔测量正常值为36.3-37.2摄氏度,腋下测量正常值为36-37摄氏度,直肠测量正常值为36.5-37.5摄氏度。下午体温可能比早晨高0.2-0.5摄氏度,剧烈运动、进食、情绪激动后也可能暂时升高。女性排卵期体温可能上升0.3-0.6摄氏度。婴幼儿基础代谢率高,体温常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可能偏低。部分人群基础体温长期偏高或偏低,但无其他不适症状时通常无需干预。

若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伴随头痛、乏力、咳嗽等症状,可能与感染、炎症、内分泌疾病等有关。长期低热需排查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时应保持5-10分钟,电子体温计需等待提示音结束。测量前避免饮热水、剧烈运动或冷热刺激。体温异常时应多次测量确认,必要时就医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

日常可通过适量饮水、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衣物等方式调节体温。避免过度依赖退热药物处理轻微体温波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随严重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甲烷对人体有害吗?

甲烷在常规环境下对人体无明显直接毒性,但高浓度甲烷可能通过置换氧气导致窒息风险。甲烷本身无色无味的特性可能掩盖其泄漏危害,需警惕环境中浓度异常升高的情况。

甲烷作为天然气主要成分,在充分燃烧后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日常接触的微量甲烷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家庭使用天然气烹饪时,正常通风条件下甲烷浓度通常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工业环境中甲烷浓度监测设备可实时检测气体泄漏,现代燃气设备均配备自动切断装置防止甲烷积聚。甲烷本身不参与人体代谢过程,也不会在体内蓄积,吸入后随呼吸完全排出。

密闭空间内甲烷浓度超过5%时可能降低氧气含量引发缺氧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判断力下降。浓度达到25%以上会导致意识丧失甚至致命,这种风险常见于下水道、沼气池等通风不良场所。甲烷泄漏事故多伴随爆炸危险,其爆炸极限为5%-15%体积浓度。部分人群可能对天然气中的硫醇添加剂敏感,出现轻微呼吸道刺激症状,这实际是添加剂而非甲烷本身所致。

建议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密封性,厨房安装甲烷报警器并保持通风。进入可能存在甲烷积聚的空间前,应使用专业检测设备确认安全。出现不明原因头晕或闻到类似臭鸡蛋气味时,立即撤离现场并联系专业人员处置。日常生活中避免在地下室或密闭车库长时间启动燃油发动机,防止一氧化碳和甲烷混合气体中毒。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丙烯酸酯对人体的危害?

丙烯酸酯对人体可能造成皮肤刺激、呼吸道损伤和过敏反应,长期接触或高浓度暴露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丙烯酸酯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胶黏剂、涂料、塑料制品等。

丙烯酸酯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为常见,接触后可能出现红肿、灼热感或脱皮。部分敏感人群可能发展为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瘙痒、水疱等症状。职业性接触者需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或气溶胶状态的丙烯酸酯。呼吸道暴露可能导致咽喉不适、咳嗽或胸闷,工作环境中应确保通风良好并佩戴防毒面具。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动物实验显示高浓度丙烯酸酯具有潜在致癌性,但人类数据尚不充分。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含丙烯酸酯的劣质美甲产品或未经认证的塑料制品。美甲沙龙工作者需选择低挥发性甲油胶,操作时保持环境通风。出现皮肤或眼部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需立即就医。过敏体质者接触后可能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或呼吸困难,需及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企业生产环节须严格监测车间空气浓度,定期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建议接触丙烯酸酯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肝肾指标检测,居家装修优先选用水性环保涂料。出现持续咳嗽、皮疹或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脱离接触环境并就医。普通消费者购买塑料制品时注意查看材质说明,避免加热含丙烯酸酯的食品包装。孕妇和儿童应尽量减少与相关产品的接触,工作室使用紫外光固化设备时需配备废气回收装置。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肌酸对人体有害吗?

肌酸在规范使用下对人体通常是无害的,但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肌酸是人体自然合成的物质,也常见于运动补剂中,主要用于提升运动表现和肌肉恢复。

肌酸在适量补充时能有效增加肌肉磷酸肌酸储备,帮助高强度运动后快速恢复能量,改善爆发力和耐力。常见补充剂量为每日3-5克,这一范围内多数人不会出现明显不适。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胃肠轻微不适或水分潴留,通常通过调整剂量或分次服用可缓解。肌酸代谢需依赖肾脏,但现有研究表明规范用量不会对健康肾功能造成损害。

长期超量服用肌酸可能导致肾脏代谢负担加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肌肉痉挛。存在基础肾病或代谢疾病者应避免自行补充。部分人群对肌酸敏感可能出现头痛或消化系统症状,此时需停止使用。未满18岁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缺乏足够安全性数据,不建议随意使用。

使用肌酸期间需保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以促进代谢,避免与咖啡因或利尿剂同服。建议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制定补充方案,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运动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可提升肌酸吸收效率。若出现持续肌肉疼痛或尿量异常减少,应立即停用并就医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肌疝 甲减 软下疳 额颞痴呆 黄斑水肿 颈肩综合征 路易体痴呆 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恶性肿瘤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