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关节科

骨折和脱臼哪个严重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脚踝脱臼怎么治疗?

脚踝脱臼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脚踝脱臼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关节松弛、先天性发育异常、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急性脚踝脱臼需立即就医进行手法复位,医生会根据脱臼方向采用牵引或旋转手法使关节恢复正常位置。复位过程中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必要时会使用局部麻醉。复位后需拍摄X光确认关节对位情况,避免残留半脱位或合并骨折未发现。

2、石膏固定

复位成功后通常需石膏固定3-6周,选择短腿石膏或支具限制踝关节活动。固定期间禁止负重行走,定期复查观察韧带愈合情况。拆除石膏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需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活动度。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肿胀,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存在韧带撕裂可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促进软骨修复。慢性反复脱臼者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增加润滑。

4、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建议进行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软化瘢痕组织。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重,平衡板练习能增强本体感觉。低频电刺激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脉冲磁疗可加速韧带修复。

5、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韧带断裂的陈旧性脱臼,可能需行踝关节韧带重建术。关节镜手术可同时清理增生滑膜,严重骨关节炎患者需考虑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需配合系统性康复训练,避免关节粘连。

脚踝脱臼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高帮鞋提供额外支撑。日常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荷。若出现关节不稳或反复脱臼,应及时复查评估韧带功能。恢复运动前建议佩戴专业护踝,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手腕脱臼手指能动吗?

手腕脱臼后手指一般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可能受限。手腕脱臼可能由外伤、关节松弛、韧带损伤、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炎等因素引起。

手腕脱臼时,虽然手指关节与腕关节属于不同解剖结构,但腕部骨骼错位可能压迫神经或影响肌腱滑动。轻度脱臼患者手指仍可完成抓握等基本动作,但会伴随腕部肿胀疼痛。这种情况下需及时进行手法复位,避免长期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若脱臼合并严重韧带撕裂或骨折,手指活动将明显受限。桡骨远端骨折伴脱臼时,可能损伤支配手指的桡神经浅支,表现为拇指背侧感觉减退。开放性脱臼还可能造成屈肌腱断裂,导致特定手指无法屈曲。这类情况需手术修复韧带并固定骨折端,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手指功能。

手腕脱臼后应避免强行活动手指,用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复位后早期可进行手指被动伸展练习,促进淋巴回流减轻肿胀。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选择低冲击运动增强腕周肌肉力量,提重物时使用护腕分散压力。若出现手指麻木或肌力下降超过24小时,需立即就医排查神经损伤。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脱臼和扭了筋的区别?

脱臼和扭了筋的主要区别在于关节结构是否发生移位,脱臼指关节面完全或部分脱离正常位置,而扭了筋是韧带或肌腱的拉伸或撕裂。两者在症状表现、损伤机制及处理方式上均有明显差异。

1、损伤性质

脱臼属于关节结构性损伤,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常伴随关节囊撕裂或周围韧带断裂。扭了筋属于软组织损伤,主要指韧带部分或完全撕裂,关节结构保持完整。脱臼通常需要专业手法复位,而扭伤多通过制动和康复训练恢复。

2、症状表现

脱臼会出现关节明显畸形、活动完全受限、剧烈疼痛及迅速肿胀。扭伤表现为局部压痛、淤青、活动时疼痛加重但关节仍可部分活动。脱臼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导致远端麻木,扭伤极少出现此类并发症。

3、发生机制

脱臼多由高能量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导致,如跌倒时手掌撑地引发肩关节脱位。扭伤常因关节过度扭转或超限活动引起,如踝关节内翻造成外侧韧带损伤。脱臼常见于肩、肘、髋等大关节,扭伤好发于踝、腕等灵活性较高的关节。

4、影像学特征

X线检查可明确显示脱臼的关节面移位情况,部分复杂脱臼需CT三维重建评估。扭伤在X线下无骨质异常,MRI能清晰显示韧带损伤程度和范围,对制定康复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5、处理原则

脱臼需立即就医进行闭合复位,严重者需手术修复关节囊。扭伤急性期采用RICE原则处理,慢性反复扭伤可能需韧带重建。脱臼复位后需固定3周以上防止习惯性脱位,扭伤一般制动1-2周后逐步开始功能锻炼。

无论脱臼或扭伤,伤后48小时内应避免热敷、按摩及剧烈活动。恢复期间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关节稳定性训练有助于预防再损伤。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松动或反复肿胀,应及时复查排除潜在骨折或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拇外翻脱臼怎么办?

拇外翻脱臼可通过手法复位、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拇外翻脱臼通常由先天结构异常、长期穿窄鞋、外伤、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等因素引起。

1、手法复位

急性拇外翻脱臼时可由骨科医生进行闭合复位,通过牵引和反向施力使跖趾关节恢复原位。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关节对位情况,避免残留半脱位。复位过程中可能使用局部麻醉减轻疼痛,但禁止自行尝试暴力复位。

2、支具固定

复位后需使用拇外翻矫形支具或绷带固定4-6周,维持第一跖骨与趾骨正常对线。夜间可佩戴分趾垫减少软组织挛缩,白天选择硬底鞋配合足弓垫分散压力。需定期调整支具松紧度,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压疮。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或盐酸曲马多片短期镇痛。伴有滑膜炎者可关节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但每年不超过3次。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可能帮助延缓关节退化。

4、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冷热交替敷,恢复期采用超声波促进韧带修复。足底肌群训练包括用脚趾抓毛巾、踝泵运动等,每天重复进行可增强动态稳定性。水中步行训练能减少关节负荷,适合老年患者。

5、手术治疗

反复脱臼或合并严重畸形者需行截骨矫形术,常见术式包括Chevron截骨、Scarf截骨等。术后需石膏固定6周,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关节破坏严重者可能需行关节融合术,但会丧失跖趾关节活动度。

日常应选择鞋头宽松、鞋跟低于3厘米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或尖头鞋。体重超标者需减重以降低足部负荷,每周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日用温水泡脚后按摩足底筋膜,定期修剪趾甲防止嵌甲。若出现红肿热痛加剧或皮肤破溃,须立即就医排查感染。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胳膊脱臼多长时间能好?

胳膊脱臼一般需要2-4周恢复,实际时间受到损伤程度、复位方式、康复训练、年龄因素、并发症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损伤程度

单纯关节脱位未合并骨折或韧带撕裂时,恢复相对较快。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者,固定1-2周即可开始功能锻炼。若伴有肩盂唇撕裂或肱骨大结节骨折,需延长固定时间至3-4周。

2、复位方式

手法复位成功后采用悬吊带固定者,通常需制动2-3周。若需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恢复期可能延长至4-6周。延迟复位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血肿机化,影响愈合进度。

3、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逐步进行钟摆运动、爬墙训练等被动活动,有助于防止关节僵硬。专业康复师指导下的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韧带修复,但过早负重训练可能引发习惯性脱位。

4、年龄因素

儿童因骨骺未闭合且组织修复能力强,通常1-2周即可恢复。中老年人关节退变合并骨质疏松时,需延长至4周以上。青少年运动员需完成肌力平衡训练后才能重返赛场。

5、并发症处理

合并臂丛神经损伤需营养神经治疗,恢复期延长2-3周。反复脱位者可能需关节囊修补术,术后需6-8周系统康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后期仍需持续关节保护。

恢复期间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X线评估关节稳定性。初期可冰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软组织修复。睡眠时用枕头支撑患肢保持功能位,逐步进行抓握、屈伸等适应性训练,切勿自行拆除固定装置。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虱病 青光眼 外耳炎 皮样囊肿 慢性结肠炎 动脉导管未闭 肩峰下滑囊炎 胫后动脉损伤 淋巴细胞白血病 矢状窦旁脑膜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