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心理咨询科

治疗心动过速的常用药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室性心动过速如何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可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室性心动过速通常由心肌缺血、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可用于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胺碘酮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利多卡因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心律失常,普罗帕酮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药物不良反应。

2、电复律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需立即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电复律前应给予镇静药物,能量选择通常从100焦耳开始。电复律后需密切监测心律,预防复发。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药物治疗或进一步评估病因。

3、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通过射频能量消除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异常电活动病灶。该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特别是有明确病灶的特发性室速。术前需进行详细电生理检查定位病灶,术后需定期随访评估疗效。

4、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对于高危患者如既往心脏骤停、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或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可考虑植入ICD。ICD能自动检测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植入后需定期程控检查设备功能,调整参数以适应患者病情变化。

5、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基础心脏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并及时就医。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定期心血管专科随访,监测心电图和心脏功能。饮食以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为主,适量补充钾镁等电解质。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严格遵医嘱用药。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病情和用药信息。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以备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施救。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心动过速是心脏病吗?

心动过速不一定是心脏病,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主要有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等。

1、情绪激动

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或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属于正常生理反应。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平复情绪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建议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情绪。

2、剧烈运动

运动时心脏需为肌肉提供更多血液,心率代偿性加快属于正常现象。停止运动后心率会在几分钟内回落。长期缺乏运动者突然剧烈活动可能出现明显心悸,建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

3、贫血

血红蛋白不足时,心脏通过加快泵血补偿携氧能力下降。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需检查血常规明确贫血类型,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增强心肌收缩力及交感神经兴奋性,表现为持续心动过速伴怕热、消瘦。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物。

5、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直接导致心率异常增快。可能突发突止,伴随胸闷或晕厥。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必要时使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日常应注意监测静息心率,成人正常值为60-100次/分。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或酒精,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若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心内科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部分患者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窦性心动过速怎么回事?

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贫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可能导致一过性心率加快。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休息后心率多可自行恢复正常。建议避免过度兴奋状态,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急性发作时可尝试深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2、药物因素

麻黄碱类感冒药、支气管扩张剂或甲状腺激素等药物可能引起心率增快。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心悸症状。可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

3、心脏疾病

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脏病变可能导致持续性窦速。这类情况常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辅酶Q10改善心肌代谢,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等综合方案。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基础代谢率增快易出现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伴随症状包括多汗、手抖、体重下降等。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使用甲巯咪唑控制甲亢,普萘洛尔缓解心慌症状。

5、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代偿性加快心率以保证供氧。常见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需完善血常规检查,轻度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纠正,重度贫血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日常应注意监测静息心率,避免摄入酒精及刺激性饮料。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肥胖者需控制体重。若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伴随晕厥、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建议记录心悸发作的时间、诱因及持续时间,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心电图。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室上性心动过速危险吗?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否危险需根据发作频率和伴随症状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心律失常,但频繁发作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晕厥等严重并发症。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构性心脏病等。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若仅表现为心悸、胸闷,无血压下降或意识障碍,通常可通过屏气、冷水刺激面部等迷走神经刺激法终止,风险较低。这类情况常见于无基础心脏疾病的年轻人,发作时间短且可自行缓解,日常避免咖啡因、酒精等诱因即可减少复发。

当发作持续超过数小时、心率超过200次/分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眼前发黑时,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立即就医。此类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或合并冠心病、心肌病患者,急诊需使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根治。妊娠期女性发作时可能影响胎盘供血,需特别警惕。

建议患者记录发作时的症状特点和持续时间,定期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突发严重心悸伴意识模糊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室性心动过速怎么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可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室性心动过速通常由心肌缺血、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可用于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胺碘酮适用于多种心律失常,但长期使用需监测甲状腺和肺功能。利多卡因起效快,常用于急性发作。普罗帕酮对部分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但禁用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2、电复律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需立即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电复律能快速终止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操作前需给予镇静或麻醉,选择适当能量进行放电。电复律后需密切监测心律,预防复发。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措施。

3、导管消融术

导管消融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心律失常病灶,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术前需进行详细电生理检查定位病灶。手术成功率取决于心律失常类型和病灶位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重复进行。术后需短期抗凝治疗,定期随访评估疗效。

4、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对于高危患者或猝死幸存者,可考虑植入ICD。ICD能自动检测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植入后需定期程控检查设备功能,调整参数。ICD放电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需进行适当心理疏导。设备电池耗尽时需更换脉冲发生器。

5、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建议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规律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监测电解质,保持钾、镁等电解质平衡。遵医嘱用药,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诱发因素。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等。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学习识别心律失常症状,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囊腺瘤 肾衰竭 神经炎 肾性骨病 处女膜闭锁 肾母细胞瘤 阿尔茨海默病 巨淀粉酶血症 科罗拉多蜱热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