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幼儿急疹出疹子几天退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疱疹性咽峡炎高烧后出疹子吗?

疱疹性咽峡炎高烧后可能出现皮疹,但并非典型表现。皮疹可能与病毒感染直接相关、免疫反应激活、继发细菌感染、药物过敏反应或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直接相关:

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可同时侵犯皮肤黏膜,除咽部疱疹外,病毒血症期可能引起手足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这类皮疹通常不痛不痒,3-5天可自行消退。

2、免疫反应激活:

高热时机体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可能引发变态反应性皮疹。表现为躯干部位散在红色风团样疹,伴随退热过程逐渐减轻,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

3、继发细菌感染:

患儿搔抓皮肤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疹样改变。需通过血常规鉴别,确诊后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药物过敏反应:

退热药或抗生素使用可能诱发药疹,多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伴瘙痒。常见于布洛芬、阿莫西林等药物使用后,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就医处理。

5、皮肤屏障受损:

持续高热导致大量出汗,汗液刺激和衣物摩擦可能引发间擦疹。好发于颈部、腋窝等皱褶部位,建议穿着纯棉衣物并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患儿出现皮疹时应记录疹型特点与发热时间关系,避免抓挠刺激。保持室温22-24℃并穿宽松衣物,饮食选择温凉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疱疹。若皮疹持续扩散、伴随嗜睡或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排除川崎病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泥,如苹果泥、梨泥促进黏膜修复。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一会烧一会自己退怎么办?

宝宝反复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病因排查、补液护理、观察监测等方式处理。发热反复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脱水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寒战加重体温波动。保持室温在24-26℃,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发热期减少包裹被褥。

2、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注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

3、病因排查:

反复发热可能与幼儿急疹、流感、中耳炎等疾病有关。病毒感染多表现为热峰高但精神尚可,细菌感染常伴随持续高热与精神萎靡。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抽搐、皮疹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

4、补液护理:

发热加速水分蒸发,应少量多次补充温水、口服补液盐或母乳。观察尿量保持每4-6小时排尿一次,尿液呈淡黄色为宜。拒绝饮水时可尝试用滴管喂服,避免强行灌喂引发呛咳。

5、观察监测:

记录发热时间曲线与最高温度,注意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等。体温骤降时可能出现大汗虚脱,需及时擦干更衣。睡眠期间每2-3小时监测体温,警惕热性惊厥发生。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发热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泥。每日测量体重监测脱水情况,体温正常24小时后再考虑恢复日常活动。若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危重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50天了黄疸还没退怎么办?

宝宝50天黄疸未退可能由母乳性黄疸、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蓝光治疗、药物干预、手术矫正、暂停母乳喂养或抗感染治疗等方式改善。

1、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高可能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表现为皮肤黄染持续2-3个月。建议暂停母乳3天后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期间可改用配方奶喂养并监测胆红素值。

2、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会阻碍胆汁排泄,常伴陶土色大便和肝脾肿大。需在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建立胆汁引流通道,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或弓形虫感染引发的肝细胞损伤,会出现转氨酶升高和胆汁淤积。需进行保肝治疗并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同时补充维生素AD促进胆汁排泄。

4、遗传代谢病:

半乳糖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胆红素代谢,需通过新生儿筛查和基因检测确诊。针对病因采用无乳糖奶粉或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5、细菌感染:

败血症或尿路感染时细菌毒素抑制肝酶活性,需进行血培养检查。明确病原体后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建议每日记录宝宝黄疸范围变化,选择自然光线充足处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适当增加宝宝晒太阳时间但需避开强光时段。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若出现嗜睡、拒奶或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满月后持续黄疸建议完善肝功能、肝胆B超和TORCH筛查等检查明确病因。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感冒和幼儿急疹有可能一起得吗?

感冒和幼儿急疹可能同时发生,但属于不同病因导致的独立疾病。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幼儿急疹则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相关,两者发病机制不同但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先后或重叠出现。

1、病原体差异:

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攻击呼吸道黏膜;幼儿急疹则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引发,经唾液传播后潜伏于淋巴细胞。两种病毒可同时侵入免疫系统未健全的婴幼儿体内。

2、症状特征:

感冒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幼儿急疹以持续3-5天高热后出疹为典型表现。两者症状可能交替出现,如发热期重叠时易被误认为单一疾病。

3、免疫应答:

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母体抗体逐渐消失期间可能先后感染不同病毒。感冒造成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可能增加其他病毒入侵风险。

4、诊断鉴别:

血常规检查中感冒多显示淋巴细胞正常或略高,幼儿急疹则常见淋巴细胞显著增高。出疹期躯干部位玫瑰色斑丘疹是幼儿急疹的鉴别要点,需与感冒药物过敏相区分。

5、病程管理:

感冒通常5-7天自愈,幼儿急疹发热期需物理降温,出疹后2-3天消退。两者合并时需警惕高热惊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的药物。

患儿出现症状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体温超过38.5℃可温水擦浴,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母乳喂养婴幼儿继续哺乳以获取抗体,已添加辅食者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皮疹期避免抓挠,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若持续嗜睡、拒食或呼吸急促需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患幼儿急疹的患者能外出吹风吗?

幼儿急疹患者可以适当外出,但需避免直接吹风受凉。幼儿急疹的护理重点包括保持环境舒适、观察体温变化、补充水分、避免交叉感染、注意皮肤清洁。

1、环境舒适:

外出时应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避免在寒冷或大风环境中长时间停留。患儿抵抗力较弱,突然的温度变化可能加重不适。建议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气温较稳定的时段短时间活动,并随身携带薄外套随时增减衣物。

2、体温监测:

幼儿急疹常伴随高热,外出前需确认体温已降至38℃以下且精神状态良好。若体温波动超过38.5℃或出现嗜睡、拒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外出并及时就医。可携带便携式体温计,每30分钟监测一次体温变化。

3、水分补充:

外出期间需准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饮防止脱水。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尤其在户外活动时更需注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影响食欲或加重肠胃负担。

4、预防感染: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幼儿急疹期间免疫系统处于恢复期,接触其他病原体可能引发并发症。外出时可佩戴透气性好的口罩,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清洁双手。

5、皮肤护理:

疹子消退前外出需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色素沉着。选择纯棉透气的衣物减少摩擦,若发现疹子有红肿渗出表现应立即返家护理。回家后可用温水轻柔擦拭皮肤,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增加米汤、蒸苹果等食物补充能量。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从室内散步开始逐步过渡到户外活动。保证每日12-14小时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卧室保持20-24℃适宜温度与50%-60%湿度。若疹子持续5天未退或出现咳嗽、呕吐等新症状,需及时复诊评估病情。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耳鸣 干眼症 脓气胸 手汗症 乳腺结核 并殖吸虫病 创伤性膈疝 局限性硬皮病 结核性心包炎 前庭神经元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