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心包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心包膜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及真菌,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包摩擦音及心包积液。
1、病因:病毒性心包炎多由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引起;细菌性心包炎常继发于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结核性心包炎与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真菌性心包炎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
2、病理:心包膜充血水肿伴炎性渗出,早期为纤维蛋白性渗出,后期可发展为浆液性或血性心包积液,严重者导致心包填塞。
3、症状:典型表现为胸骨后锐痛(前倾位缓解)、发热及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心包摩擦音,大量积液时出现颈静脉怒张、奇脉等心包填塞体征。
4、治疗:病毒性以对症治疗为主,细菌性需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结核性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心包填塞需紧急心包穿刺引流。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恢复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包积液变化。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