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腋下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电子体温计放腋下几分钟?
电子体温计放腋下一般需要5到10分钟才能获取准确的体温数据,但实际时间可能因体温计品牌和设计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正确使用体温计并保持腋下的密闭。 1、测量时间与准确度的关系 电子体温计的检测速度较快,但具体测量时间依赖于其型号和传感器灵敏度。大多数电子体温计会通过蜂鸣声提示测量完成,一般需要5到10分钟。如果体温计没有蜂鸣提示,建议腋下夹紧体温计至少10分钟以确保数据准确。为了避免误差,测量时要保持腋下干燥,确保体温计头部完全贴合皮肤。 2、确保腋下温度测量的正确性 腋下测量对环境温度和体表状况较为敏感。测量前应先将腋下汗液擦干,并将体温计探头放置在腋窝的中心位置。整个测量过程中,需保持身体放松并避免手臂的动态移动,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温度测量的干扰。 3、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子体温计 市场上的电子体温计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快速测量型和普通测量型两种。快速测量型通常需3到5分钟完成,但价格相对较高,适合需要快速测量的场合;普通测量型价格较实惠,测量时间为5到10分钟,日常使用足够。选择时可根据个人需求和经济预算来决定。 正确使用电子体温计能有效获取准确温度,以便及时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如测量体温偏高或偏低并持续不退,应立即咨询专业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儿童腋下温度37.7℃算发烧吗?

儿童腋下温度37.7℃属于低热范围。发热的判定需结合测量方式、基础体温、伴随症状等因素综合评估,主要影响因素有测量误差、生理性波动、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环境因素。

1、测量误差:

腋温测量易受汗液、夹持力度、时间影响,规范操作需擦干腋窝、夹紧体温计5分钟。若测量不规范可能导致读数偏高0.1-0.3℃,建议重复测量确认。

2、生理性波动:

儿童基础体温较成人高,下午至傍晚可达37.5℃。运动、进食、穿衣过厚可使体温暂时升高,安静状态下复测1小时多可恢复正常。

3、感染性疾病: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儿童发热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低热通常持续2-3天,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拒食等警示表现。

4、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一过性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这种反应属于正常免疫应答,可通过多饮水、减少衣物帮助散热。

5、环境因素:

高温密闭环境或过度包裹会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尤其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保持室温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有助于体温回归正常。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南瓜,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代谢负担;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稀释果汁,每日液体摄入量按50ml/kg计算;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根据体温变化及时增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若体温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皮疹、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5个月宝宝腋下38度要吃退烧药吗?

5个月宝宝腋下体温38度通常不需要立即服用退烧药。婴儿发热处理需结合体温、精神状态、伴随症状综合判断,主要考虑因素有发热原因、物理降温效果、药物使用指征、观察要点及就医时机。

1、发热原因:

5个月宝宝发热常见于疫苗接种反应、上呼吸道感染或幼儿急疹等自限性疾病。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细菌感染相对较少。需注意排除中耳炎、尿路感染等隐匿性感染。

2、物理降温:

体温未达38.5度应优先物理降温。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温22-24度。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预防脱水。

3、药物使用指征: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超过38.5度才考虑药物干预。必须使用婴幼儿专用退热剂,禁用成人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布洛芬需6月龄以上使用。

4、观察要点:

监测体温变化频率,每2-4小时测量一次。重点观察进食量、睡眠状态、排尿次数。出现拒食、嗜睡、皮疹、抽搐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发热超过24小时应儿科就诊。

5、就医时机:

3月龄以下婴儿任何发热都需急诊处理。5月龄宝宝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体温反复超过39度,或伴有呕吐、腹泻、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儿科就诊。

保持宝宝居住环境通风,避免穿盖过多影响散热。发热期间可少量多次喂水,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记录体温变化曲线和用药情况供医生参考。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比单纯关注体温数值更重要,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如选择物理降温,建议使用32-34度温水,每次擦拭10-15分钟,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胸腹部长时间受凉。退热贴可辅助使用但效果有限,不能替代药物降温。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腋下淋巴结2.0X1.5cm怎么办?

腋下淋巴结2.0×1.5厘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穿刺活检、手术切除、中医调理等方式处理。淋巴结肿大通常由局部感染、免疫反应、肿瘤转移、淋巴系统疾病、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明确感染源后,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治疗期间需避免挤压淋巴结,观察是否伴随发热、疼痛等症状。

2、定期复查:

建议每3个月通过超声监测淋巴结大小变化。若持续增大或出现质地变硬、活动度差等特征,需警惕淋巴瘤或转移癌可能。复查时应记录淋巴结数量、位置及伴随症状。

3、穿刺活检:

对于持续不消退的淋巴结,细针穿刺可明确病理性质。该检查创伤小,能鉴别结核、肉芽肿等特殊病变。活检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注意穿刺点压迫止血。

4、手术切除:

当怀疑恶性病变或诊断不明时,可考虑完整切除淋巴结送检。手术适用于直径超过2厘米、形态不规则且伴有消瘦等症状者。术后需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与气血瘀滞相关,可选用夏枯草、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材。配合局部艾灸或贴敷疗法,改善淋巴循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

日常应注意保持腋窝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淋巴回流。若发现淋巴结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坚硬或伴随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恶性病变可能。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两个月的婴儿腋下的温度是37.4度怎么办?

两个月婴儿腋下体温37.4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温度等方式处理,可能与保暖过度、环境闷热、脱水、感染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婴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衣物,每2小时复测体温。体温未超过38摄氏度时不建议使用退热药物。

2、调节环境:

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避免包裹过厚被褥,婴儿穿衣比成人多一件单衣即可。夏季可使用空调降温,避免直吹,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3、补充水分:

母乳喂养者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喂少量温水。观察尿量每天应达6-8次,尿液呈淡黄色。若出现口唇干燥、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

4、感染排查:

呼吸道感染可能伴随鼻塞、咳嗽,消化道感染常见呕吐、腹泻。观察有无异常哭闹、精神萎靡或进食减少。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完善,任何疑似感染症状均需儿科医生评估。

5、测量误差:

确保体温计腋下夹紧5分钟,避开喂奶或哭闹后测量。电子体温计需定期校准,水银体温计使用前需甩至35摄氏度以下。不同时段多次测量确认是否持续低热。

保持婴儿居住环境通风良好,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哺乳期母亲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给婴儿进行温水擦浴,注意皮肤褶皱处清洁。体温持续超过37.5摄氏度或伴随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两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属医疗急症,不可自行使用退热药。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脑疝 单心房 脑动脉瘤 扁平黄色瘤 肺诺卡菌病 颈椎半脱位 急性纵膈炎 骨化性纤维瘤 激素依赖性皮炎 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