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精神科

如何照顾精神病人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家长如何照顾感冒的儿童?

家长照顾感冒的儿童需重点关注症状观察、环境调整、饮食护理、药物管理和预防传播。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多数可在家护理。

1、症状观察

家长需每日监测儿童体温、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嗜睡或拒食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记录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2、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缓解鼻塞,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清洁。避免接触二手烟、冷空气等刺激因素。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维持室温在20-24℃为宜。

3、饮食护理

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淡盐水,6岁以上儿童可饮用温蜂蜜水缓解咳嗽。选择易消化的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若咽喉疼痛可尝试温凉的流食如米汤。

4、药物管理

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交替用药。中成药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需辨证使用。禁止给儿童服用复方感冒药或阿司匹林。

5、预防传播

患儿餐具需单独消毒,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洗手,避免共用毛巾。患儿症状消失后应继续居家观察1-2天,托幼机构儿童建议痊愈后再返校。

感冒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富含锌的坚果类食物。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热,需排查过敏性咳嗽、鼻窦炎等可能。家长护理时应保持耐心,避免因焦虑过度用药,多数儿童感冒7-10天可自愈。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精神病人可以结婚吗?

精神病人是否可以结婚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民事行为能力综合判断。若经专业医学评估病情稳定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常可以结婚;若处于发病期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则不建议结婚。

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经精神科医生评估确认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后,法律上享有婚姻自主权。这类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诊,确保症状控制良好,能理解婚姻权利义务。配偶需充分了解疾病特点,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协助患者维持治疗。婚姻登记时需提供近期精神状况医学证明,部分地区可能要求监护人现场确认。

处于急性发作期、重度智力缺损或法院宣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禁止结婚。幻觉妄想等症状可能导致暴力行为或无法履行夫妻义务,重度抑郁患者可能有自杀风险。部分遗传性精神疾病需进行婚前遗传咨询,避免子代患病风险。司法实践中,隐瞒精神病史结婚可能被撤销婚姻关系。

建议婚前进行专业精神鉴定和遗传咨询,婚后建立定期复诊机制。配偶应学习疾病应急处理技能,避免刺激患者情绪波动。民政部门需严格审查医学证明,保障婚姻双方权益。精神疾病康复者通过规范治疗完全可以建立稳定家庭,但须确保医疗监督和社会支持体系完善。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精神病人不去医院怎么办?

精神病人不去医院可通过家庭干预、社区协助、专业上门服务、法律程序介入、危机事件处理等方式引导就医。精神疾病通常由遗传因素、脑部损伤、心理创伤、社会压力、生化失衡等原因引起。

1、家庭干预

家属需保持冷静沟通,避免刺激患者情绪。通过倾听诉求、表达关心建立信任关系,逐步引导患者认识治疗必要性。可联系社区卫生中心获取家庭护理指导,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和行为模式,为后续专业评估提供依据。

2、社区协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初步精神评估,安排医护人员定期随访。利用社区康复站开展心理疏导活动,通过同伴支持降低病耻感。协调民政部门提供临时救助,解决患者就医的经济或交通障碍。建立社区-家庭联动机制,及时发现病情波动。

3、专业上门服务

部分地区精神卫生机构提供居家诊疗服务,由精神科医师上门评估并开具药物。通过移动医疗平台可进行远程会诊,指导家属实施药物管理。针对躁狂发作等紧急情况,可呼叫专科医院应急出诊团队实施院前处置。

4、法律程序介入

根据精神卫生法规定,对存在自伤或伤人风险的患者,家属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协助送医。由两名以上精神科医师共同评估后,医疗机构可对符合强制医疗标准的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司法鉴定程序可确认患者民事行为能力状态。

5、危机事件处理

当患者出现暴力倾向或自杀行为时,应立即报警并联系精神科急诊。使用防护性约束措施须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不当肢体冲突。危机干预团队会采用药物快速镇静,待症状稳定后转入专科医院治疗。事后需完善长期康复计划预防复发。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避免误解冲突。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定期参加社区康复活动。保留医院紧急联络方式,病情变化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长期未就医者建议联系当地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如何照顾新生婴儿?

照顾新生婴儿需注意喂养、清洁、睡眠、健康监测、情感互动等方面。新生婴儿护理主要包括科学喂养、皮肤清洁、规律作息、疾病预防、亲子交流等关键环节。

1、科学喂养

母乳是新生婴儿最佳食物,建议按需哺乳,每次喂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配方奶喂养需严格按比例冲调,奶瓶奶嘴每次使用后消毒。喂养后竖抱拍嗝10分钟,避免吐奶。观察婴儿大小便次数和颜色,正常每天应有6次以上小便及3次以上黄色糊状大便。

2、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面部和颈部皱褶处,臀部排便后立即用温水冲洗。脐带残端用75%酒精每日消毒2次直至脱落。洗澡水温保持在38℃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选择无刺激婴儿专用洗护用品,洗后及时擦干并涂抹润肤霜。

3、规律作息

建立固定睡眠环境,保持室温24-26℃,湿度50%-60%。睡眠时采用仰卧位,避免使用松软寝具。白天适当进行俯卧练习,每次不超过5分钟。夜间喂奶保持昏暗光线,避免过度刺激。逐步培养昼夜节律,但无需强行调整新生儿自然睡眠周期。

4、健康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正常范围为36.5-37.5℃。注意观察皮肤黄疸程度,若蔓延至手足需就医。接种疫苗后密切观察反应。发现异常哭闹、拒食、嗜睡等情况及时咨询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5、亲子交流

多进行肌肤接触和抚触按摩,促进感官发育。用柔和声音与婴儿对话,注视时保持20-30厘米距离。播放轻柔音乐或摇铃刺激听觉。避免过度摇晃或抛接等危险动作。记录婴儿表情和声音变化,及时回应需求。

照顾新生婴儿需要耐心和细心,家长应学习正确护理方法。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接触婴儿前洗手,患病家属需佩戴口罩。避免带婴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家中禁止吸烟。记录喂养和睡眠时间便于掌握规律,遇到不确定情况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参加育儿知识培训,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保持积极心态应对育儿挑战。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精神病人是不是睡眠很少?

精神病人通常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睡眠问题可能与疾病本身、药物副作用、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常伴随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片段化。疾病导致的大脑神经递质紊乱直接影响睡眠调节中枢,多巴胺过度活跃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而5-羟色胺不足会干扰睡眠维持能力。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虽能改善症状,但可能引起日间嗜睡与夜间失眠的昼夜节律紊乱。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佐匹克隆等镇静催眠药物。

抑郁症患者更多表现为早醒型失眠,常于凌晨3-4点惊醒且难以再度入睡,这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有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舍曲林在治疗初期可能加重睡眠障碍,通常需要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睡眠习惯。焦虑症患者则常见入睡困难,睡前反复出现灾难化思维,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联合阿普唑仑短期使用可获得改善。

建议家属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保持卧室黑暗安静,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白天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晚餐不宜过饱,可饮用温牛奶帮助放松。若睡眠问题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情绪剧烈波动,需及时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肾结石 脑萎缩 甲状腺炎 食管狭窄 地中海贫血 肩手综合征 老年性紫癜 非性病性梅毒 皮肤利什曼病 恶性血管内皮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