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的危害主要包括术后感染、邻牙损伤、干槽症和牙槽骨吸收,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避免。
1. 术后感染拔牙创口可能因口腔细菌或护理不当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加剧或脓液渗出。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片或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
2. 邻牙损伤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器械滑动导致邻牙松动或牙釉质缺损,尤其常见于智齿拔除时。若发生损伤需及时进行牙体修复或固定治疗,必要时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材料修补。
3. 干槽症拔牙窝血凝块脱落会暴露骨组织引发剧烈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5天。治疗需清创后填入碘仿纱条,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严重者可局部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
4. 牙槽骨吸收长期缺牙会导致局部骨质流失,影响后续种植牙修复。建议拔牙后3-6个月内完成义齿修复,必要时采用骨粉填充术,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进食过热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使用对侧牙齿咀嚼以减少创口刺激。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