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潜血2+是怎么回事儿?很严重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大便潜血阳性意味着什么?

婴儿大便潜血阳性通常提示消化道存在微量出血,可能由肛裂、牛奶蛋白过敏、肠炎、肠套叠或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肛裂:

婴儿肛门黏膜娇嫩,排便用力或便秘时易出现细小裂伤。表现为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血丝,肛门检查可见放射状裂口。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使用润肤霜促进愈合,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辛辣饮食。

2、牛奶蛋白过敏:

配方奶喂养婴儿可能对牛奶蛋白产生免疫反应,损伤肠黏膜导致隐性出血。常伴随湿疹、呕吐、腹泻等症状。需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母乳喂养母亲应忌食乳制品,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

3、感染性肠炎:

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引起肠黏膜充血糜烂,大便多呈稀水样伴黏液。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确认病原体,轻症通过口服补液盐防治脱水,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肠套叠:

多见于4-10个月婴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需紧急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延误处理可能导致肠坏死。

5、先天性畸形:

梅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等先天异常可造成无痛性血便,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引起贫血。确诊需依靠腹部超声或核素扫描,多数需要手术切除病灶。

发现婴儿大便潜血阳性时,应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过渡到低敏配方。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出现拒食、嗜睡或血便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可使用温水清洗臀部,排便后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预防皮肤破损。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尿检潜血(+++)怎么回事?

尿检潜血+++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排石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手术切除、肿瘤综合治疗等方式干预。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红细胞通过受损血管进入尿液。常见于女性生理结构特殊或饮水不足人群,伴随尿频尿急症状。需进行尿培养确诊后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

2、泌尿系统结石:

结石移动划伤输尿管或膀胱黏膜导致出血,好发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腰腹部绞痛伴血尿。5毫米以下结石可通过口服排石药物配合跳跃运动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3、肾炎: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使红细胞漏出,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伴随眼睑浮肿和血压升高。需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

4、前列腺疾病: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或炎症可引起后尿道充血,排尿时机械摩擦导致红细胞脱落。多伴有夜尿增多和排尿费力症状。轻度增生可用α受体阻滞剂,严重排尿困难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5、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或肾盂肿瘤表面血管破裂造成无痛性血尿,吸烟和化学染料接触是高危因素。需通过膀胱镜和CT尿路成像确诊,早期肿瘤可行微创手术,晚期需结合放化疗。

出现尿潜血阳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辛辣饮食,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水分摄入促进代谢。建议选择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韧性。中老年患者需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育龄女性需排除月经期标本污染可能。持续血尿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需立即就诊泌尿外科。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帕金森病发展至晚期会很严重吗?

帕金森病发展至晚期症状通常较为严重。晚期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严重受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加重以及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照料。

1、运动功能受损:

晚期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强直、姿势平衡障碍加重,常表现为冻结步态、频繁跌倒。震颤可能减轻但运动迟缓显著加剧,最终可能导致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长期卧床。

2、自主神经障碍:

晚期常见顽固性便秘、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症状。其中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引发晕厥,吞咽困难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这些并发症是晚期主要致死原因。

3、认知功能下降:

约80%晚期患者会出现帕金森病痴呆,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视空间能力下降。严重者丧失时间地点定向力,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他人协助。

4、精神症状加重:

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在晚期更常见,可能与多巴胺药物长期使用及脑部病变进展有关。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也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5、全面依赖照护:

晚期患者多数需要全天候护理,包括进食、穿衣、如厕等基本生活需求。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定期翻身、被动活动肢体。

建议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防止挛缩。饮食宜选择软烂易吞咽的食物,分次少量进食避免呛咳。居住环境应移除障碍物,床边加装护栏。照护者需学习正确的转移和体位管理技巧,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虽然目前无法逆转疾病进展,但规范的多学科管理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建议定期到神经内科专科随访。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眼皮起了个小疙瘩是怎么回事儿?

眼皮起小疙瘩可能由麦粒肿、霰粒肿、过敏反应、病毒感染或皮脂腺囊肿引起。

1、麦粒肿:

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眼睑边缘红肿热痛的小硬结,可能伴随黄色脓点形成。早期可通过热敷促进炎症消退,若脓肿成熟需由医生切开排脓。

2、霰粒肿:

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表现为眼睑皮下无痛性圆形硬结,表面皮肤可推动。小囊肿可通过热敷和按摩缓解,较大囊肿需行霰粒肿刮除术。

3、过敏反应:

接触化妆品、花粉等过敏原可能引发眼睑过敏性皮炎。特征为突发眼睑水肿伴密集小丘疹,伴有明显瘙痒。需立即停用可疑过敏原,冷敷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使用抗组胺药物。

4、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眼睑簇集性水疱。初期有灼热感,随后出现透明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痂皮。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医生可能开具抗病毒眼膏进行治疗。

5、皮脂腺囊肿:

眼睑皮脂腺导管阻塞可形成表皮样囊肿,表现为皮下光滑的圆形肿物,中央可见黑色开口。小囊肿无需处理,若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需手术完整切除囊肿壁。

日常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化妆时注意避开睑缘部位,定期更换眼妆产品。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出现持续增大、影响视力或伴有全身症状的肿块,应及时就诊眼科排查肿瘤性病变。热敷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10-15分钟可促进腺体分泌物排出。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尿白细胞2+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尿白细胞2+可能由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尿白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细菌侵入尿道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尿液中白细胞增多。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细菌排出。

2、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炎症反应会导致尿白细胞明显升高。患者常伴有腰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需使用足疗程抗生素,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用药,同时需卧床休息。

3、膀胱炎:

膀胱黏膜炎症会导致尿白细胞增多,常见于女性患者。典型症状包括下腹不适、排尿灼热感。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可配合碱化尿液药物缓解症状,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前列腺炎:

男性患者出现尿白细胞升高需考虑前列腺炎可能,多表现为会阴部胀痛、排尿困难。治疗包括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配合温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泌尿系统结石:

结石刺激尿路黏膜可引起继发感染,导致尿白细胞增多。患者多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药物排石或体外碎石,同时控制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憋尿、久坐等不良习惯,内裤需勤换洗。饮食宜清淡,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治疗效果,完全治愈前避免性生活。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垂体癌 黄褐斑 鼻真菌病 胆管扩张 骨质疏松 黄斑前膜 肠系膜囊肿 法洛四联症 球孢子菌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