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宝宝喉咙有痰呼呼响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发烧喉咙有呼呼声怎么办?

宝宝发烧伴随喉咙呼呼声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体位、药物退热、雾化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急性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过敏反应、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退热贴,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频率。保持室温在24-26℃之间,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或母乳,维持咽喉黏膜湿润。适当饮用梨汁、苹果汁等富含维生素的液体,避免刺激性饮料。水分不足可能加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度。

3、调整体位:

采用半卧位或侧卧姿势,头部垫高15-30度。该体位能减轻喉部水肿对气道的压迫,改善通气效率。睡眠时避免仰卧防止舌根后坠。

4、药物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急性喉炎可能需配合糖皮质激素缓解喉头水肿,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5、雾化治疗:

生理盐水雾化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布地奈德雾化能减轻黏膜肿胀。使用面罩式雾化器时保持垂直坐姿,每次雾化后轻拍背部促进排痰。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软质食物,避免坚果类易呛咳食品。观察呼吸频率、面色及精神状态,出现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或口唇发绀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接触冷空气及二手烟,定期清洁鼻腔分泌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左耳老是有呼呼声音怎么回事?

左耳持续出现呼呼声可能由耵聍栓塞、中耳炎、噪声性听力损伤、梅尼埃病或听神经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理耳道、抗感染治疗、噪声防护、药物控制或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耵聍栓塞:

外耳道耵聍积聚可能阻塞耳道,导致气流通过时产生呼呼声。伴随耳闷胀感或听力下降,需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清理,避免自行掏耳造成鼓膜损伤。

2、中耳炎:

中耳腔炎症可能引发异常声响,多与感冒或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患者常伴耳痛、发热,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鼓膜穿刺引流。

3、噪声性损伤:

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噪声环境可能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出现持续性耳鸣。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需立即脱离噪声源并使用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

4、梅尼埃病:

内耳淋巴液代谢异常可引发低频耳鸣,常伴随眩晕和波动性听力下降。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服用倍他司汀等血管扩张剂控制症状,晚期需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

5、听神经瘤:

桥小脑角区肿瘤压迫听神经时可能出现单侧耳鸣,伴随进行性听力减退和平衡障碍。确诊需通过磁共振检查,小型肿瘤可采用伽马刀治疗,大型肿瘤需手术切除。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控制每日咖啡因摄入量在200毫克以下。建议练习 Jacobson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缓解耳鸣带来的焦虑,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促进内耳微循环。若耳鸣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头痛、面瘫等症状,需立即至耳鼻喉科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宝宝吃奶喉咙老呼呼响怎么回事?

宝宝吃奶时喉咙发出呼呼声可能由喉软骨发育不全、鼻腔堵塞、喂养姿势不当、胃食管反流或呼吸道感染引起。

1、喉软骨发育不全:

新生儿喉部软骨尚未完全硬化,吸气时软组织塌陷会产生类似打鼾的声音。这种情况多随月龄增长自然改善,建议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仰卧位喂奶。

2、鼻腔堵塞:

鼻痂或感冒导致的鼻塞会迫使婴儿用口呼吸,混合奶液流动产生异常声响。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哺乳前使用吸鼻器清理鼻腔。

3、喂养姿势不当:

平躺喂奶易使奶液反流至咽部,建议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奶嘴孔过大导致流速过快时也需更换合适奶嘴。

4、胃食管反流:

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可能引发奶液反流刺激喉部,表现为进食时呛咳伴喉鸣。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保持直立位可缓解,持续呕吐需就医排除病理性反流。

5、呼吸道感染:

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会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除喉鸣外常伴发热、呼吸急促。出现三凹征、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

日常需注意保持哺乳环境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刺激。母乳喂养母亲应减少摄入易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每次喂奶后清洁口腔残留奶液,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若喉鸣持续超过6个月或伴随生长发育迟缓,需耳鼻喉科评估是否存在先天性喉软化症等器质性问题。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宝宝喝奶时鼻子呼呼响怎么回事?

宝宝喝奶时鼻子呼呼响可能由鼻腔分泌物堵塞、生理性喉软骨软化、喂养姿势不当、过敏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1、鼻腔分泌物堵塞:

婴幼儿鼻道狭窄,奶液反流或环境干燥易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哺乳前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再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清理。保持室内湿度50%-60%可减少鼻痂形成。

2、生理性喉软骨软化:

6个月内婴儿喉部软骨发育未完善,吸吮时气流通过松弛的会厌软骨产生喉鸣音。这种情况多在1岁前自愈,建议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奶,避免仰头吞咽减少气流震动。

3、喂养姿势不当:

平躺喂奶易致奶液反流刺激鼻腔,奶瓶角度过大也会增加吞咽压力。正确姿势应保持宝宝头高位,奶瓶与面部呈30度角,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

4、过敏性鼻炎:

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会引起鼻黏膜水肿,表现为喝奶时呼吸音粗重。需排查卧室毛绒玩具、地毯等过敏源,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

5、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病毒侵袭会导致鼻塞、流涕,喝奶时因鼻呼吸受阻出现喘鸣音。可适当抬高床头改善通气,若伴随发热或呼吸频率>40次/分钟需及时就医。

日常需注意保持哺乳环境清洁,定期清洗鼻腔,选择防胀气奶嘴控制流速。哺乳后可将宝宝侧卧15分钟防止溢奶,若呼吸音持续加重、出现口周发绀或拒奶现象,建议儿科就诊排除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观察宝宝体重增长曲线,正常发育情况下的生理性鼻塞通常不影响营养摄入。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九个月宝宝喉咙有痰呼呼响怎么办?

九个月宝宝喉咙有痰呼呼响可通过拍背排痰、调整喂养姿势、保持环境湿润、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这种情况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过敏反应、环境干燥、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拍背排痰:

家长可让宝宝俯卧在腿上,用空心掌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2-3次。该方法通过震动促进气道分泌物松动,适合痰液黏稠但无发热的情况。注意避开脊柱区域,喂奶后30分钟内避免操作。

2、调整喂养姿势:

喂奶时保持宝宝头高位30-45度,喂完后竖抱拍嗝20分钟。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奶液刺激咽喉产生痰音,正确姿势能减少反流发生。使用防胀气奶瓶、少量多次喂养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3、保持环境湿润: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空调直吹。干燥空气会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导致痰液黏稠。可让宝宝吸入温热蒸汽如浴室蒸汽帮助稀释痰液,但需注意防止烫伤。

4、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开具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或孟鲁司特钠颗粒缓解过敏症状。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使用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滞留。

5、就医评估:

若痰鸣伴随发热、呼吸急促>40次/分、口唇发绀、拒奶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除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患儿可能出现持续性喉鸣,需耳鼻喉科专科评估。

日常可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量,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宝宝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痂。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注意观察痰液颜色变化黄绿色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定期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加重,建议儿科门诊进一步检查听诊肺部情况。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垂体癌 黄褐斑 鼻真菌病 胆管扩张 骨质疏松 黄斑前膜 肠系膜囊肿 法洛四联症 球孢子菌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