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关节科 > 骨折

上臂骨折固定包扎方法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乳腺结节术后多久可以不包扎?

乳腺结节术后一般需要1-2周可以不包扎,具体时间与手术方式、伤口愈合情况等因素有关。

乳腺结节术后包扎时间主要取决于手术创伤大小和个体恢复能力。微创手术如麦默通旋切术创伤较小,术后5-7天伤口基本愈合可去除敷料。传统开放手术因切口较大,通常需要7-14天待切口完全干燥结痂后才能解除包扎。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敷料移位。观察伤口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术后恢复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摩擦伤口。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现场开放伤口的包扎?

现场开放伤口的包扎需要遵循清洁、止血、保护的原则。

开放伤口指皮肤完整性受损且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常见于切割伤、撕裂伤或擦伤。包扎前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和污染物。浅表小伤口可直接用无菌纱布覆盖,中等深度伤口需先按压止血再包扎。包扎材料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敷料,避免使用棉花等易粘连的材质。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敷料需完全覆盖伤口并超出边缘,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时不宜过紧。若伤口较深、出血不止或存在异物残留,包扎后需立即就医。对于动物咬伤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包扎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包扎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40天宝宝大便次数固定吗?

40天宝宝的大便次数通常不固定,存在个体差异。

新生儿期至婴儿早期,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排便频率受喂养方式、肠道菌群建立速度、胃肠蠕动能力等多因素影响。母乳喂养的宝宝每日排便可达3-5次,粪便呈金黄色糊状;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排便次数相对较少,约1-3次,粪便质地较稠。随着肠神经系统逐步完善,部分宝宝在6周左右可能出现攒肚现象,排便间隔延长但性状正常,这属于生理性调整过程。

若宝宝排便时无哭闹、粪便无血丝或黏液、体重增长正常,则无需过度关注次数变化。但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异常坚硬或水样便、伴随发热或拒奶时,需警惕乳糖不耐受、感染性腹泻等病理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日常应注意记录排便性状变化,喂养后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刘晗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梅毒血清固定会复发吗?

梅毒血清固定一般不会复发,但存在极少数特殊情况可能再次出现血清学反应。梅毒血清固定是指经过规范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持续维持在低水平且长期不转阴的状态,通常表明体内已无活跃感染。

绝大多数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不会复发。规范驱梅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稳定在1:8以下且持续24个月以上,通常认为达到血清固定状态。此时体内梅毒螺旋体已被清除,仅残留抗体反应,无需继续治疗。临床观察显示,这类患者再次出现症状或血清学反弹的概率极低,定期随访中仅需监测抗体滴度变化。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血清学反弹。若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如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抗体滴度重新升高。不规范的初始治疗或再感染也可能打破血清固定状态。实验室误差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这类情况需通过脑脊液检查、病史追溯等进一步鉴别,必要时重新进行驱梅治疗。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应保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非梅毒螺旋体试验,避免酗酒、熬夜等可能影响免疫力的行为。出现生殖器溃疡、皮疹等可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妊娠期女性需加强胎儿监测。日常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胃部左侧固定一个点疼?

胃部左侧固定一个点疼可能与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胰腺炎或肋间神经痛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胃部左侧固定点疼痛,伴随反酸、嗳气或恶心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或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日常需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刺激。

2、胃溃疡

胃溃疡指胃黏膜深层组织损伤,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酸分泌异常相关。典型症状为进食后左上腹固定位置灼痛,可能伴有黑便或呕吐。治疗需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联合阿莫西林胶囊等四联疗法。患者应规律进食,减少咖啡因摄入。

3、胃痉挛

胃痉挛是胃壁肌肉异常收缩导致的阵发性绞痛,常因受凉、饮食不当或情绪紧张诱发。疼痛多集中于左上腹某点,可能伴随冷汗或呕吐。可热敷缓解症状,严重时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或颠茄磺苄啶片。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暴饮暴食。

4、胰腺炎

胰腺炎引发的疼痛常放射至左中上腹,急性发作时呈持续性剧痛,可能与胆石症或酗酒有关。典型表现包括疼痛向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及发热。需禁食并住院治疗,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或乌司他丁注射液。恢复期需严格低脂饮食。

5、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可能被误认为胃痛,表现为沿肋骨走向的刺痛或灼痛,咳嗽或转身时加重。病因包括带状疱疹、胸椎病变或外伤。治疗可选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或普瑞巴林胶囊。避免剧烈运动,睡眠时保持侧卧缓解压力。

出现胃部左侧固定点疼痛时,建议记录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日常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饥过饱,减少产气食物如豆类或碳酸饮料的摄入。可尝试少量多餐,餐后适度散步帮助消化。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呕血、便血等警示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长期反复发作需完善胃镜或腹部CT检查明确诊断。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褐黄病 肾硬化 脊髓缺血 病毒性肝炎 嗜酸性腺瘤 神经官能症 肾病综合征 变应性血管炎 耳源性脑膜炎 脉络膜新生血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