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常规有隐血+1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正常的尿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正常的尿常规报告单主要通过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蛋白质、葡萄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反映泌尿系统健康状况。颜色应为淡黄色至琥珀色,透明度清澈,酸碱度pH值在4.5-8.0之间,比重1.005-1.030,蛋白质、葡萄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应为阴性或微量。若指标异常,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病等疾病,需进一步检查。 1、颜色和透明度: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琥珀色,透明度清澈。颜色异常如深黄色可能提示脱水,红色可能提示血尿,浑浊可能提示感染或结晶。 2、酸碱度pH值:正常范围为4.5-8.0。pH值偏低可能提示酸中毒,偏高可能提示碱中毒或尿路感染。 3、比重:正常范围为1.005-1.030。比重偏高可能提示脱水或糖尿病,偏低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 4、蛋白质:正常应为阴性或微量。蛋白质阳性可能提示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5、葡萄糖:正常应为阴性。葡萄糖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 6、红细胞:正常应为阴性或微量。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 7、白细胞:正常应为阴性或微量。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若尿常规报告单出现异常指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尿培养、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避免憋尿,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维护泌尿系统健康。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尿常规酮体偏高?竟是这些原因!?
尿常规酮体偏高可能由糖尿病、饥饿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调整饮食或就医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立即就医,饥饿性酮症可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缓解,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需适量调整饮食结构。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尿酮体偏高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不足或抵抗,体内葡萄糖无法有效利用,转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导致酮体在尿液中增多。此时患者常伴有高血糖、脱水、呼吸深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胰岛素治疗、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 2、饥饿性酮症是由于长时间未进食或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身体为维持能量供应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常见于节食、断食或剧烈运动后。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如食用全谷物、水果等,可有效缓解酮体偏高。 3、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生酮饮食,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促使身体利用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导致酮体生成增加。若尿酮体偏高但无不适症状,可适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碳水化合物比例,如添加燕麦、红薯等食物。 4、其他原因如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妊娠期酮症等也可能导致尿酮体偏高。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常见于长期酗酒者,需戒酒并补充营养;妊娠期酮症多见于妊娠反应严重的孕妇,需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 尿常规酮体偏高需结合具体症状和病史分析原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饥饿性酮症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其他原因如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妊娠期酮症也需针对性处理。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偏高可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信号,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需及时就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包括控制原发病、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1、糖尿病是导致微量白蛋白尿的常见原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白蛋白渗漏。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2、高血压也会引起肾脏损伤,导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常用降压药包括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ARB类药物如缬沙坦等。 3、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感染等暂时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微量白蛋白升高。这类情况通常为一过性,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 4、慢性肾脏病早期也可能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肾脏B超或肾活检,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 5、生活方式调整对改善微量白蛋白尿至关重要。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 6、对于已确诊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蛋白尿加重、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偏高是肾脏健康的重要警示信号,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通过控制原发病、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等多方面干预,保护肾脏功能,维护整体健康。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为肾脏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女性尿常规红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女性尿常规红细胞高可能与尿路感染、肾结石或肾炎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升高,医学上称为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症状综合判断。 1、尿路感染是女性尿常规红细胞高的常见原因,尤其是膀胱炎和尿道炎。细菌感染导致尿道和膀胱黏膜受损,引起红细胞渗入尿液。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和下腹不适。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阿莫西林,同时多喝水促进细菌排出。 2、肾结石也是导致血尿的常见病因。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患者常伴有腰痛、腹痛或血尿。治疗包括口服排石药物如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同时多饮水、避免高草酸食物。 3、肾炎如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也可能引起尿常规红细胞升高。免疫反应或药物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红细胞漏入尿液。症状包括浮肿、高血压和蛋白尿。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使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同时低盐低蛋白饮食。 4、其他原因如月经污染、剧烈运动或泌尿系统肿瘤也可能导致尿常规红细胞升高。月经期间或运动后出现血尿多为生理性,无需特殊处理;若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可能。 女性尿常规红细胞高需结合具体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定期复查尿常规以监测病情变化。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男性尿隐血严重吗?
男性尿隐血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信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尿隐血的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常见原因包括尿路感染、结石、前列腺疾病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 1、尿路感染是尿隐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导致尿道、膀胱或肾脏炎症,引起血尿。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具体选择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同时,多饮水、避免憋尿有助于缓解症状。 2、泌尿系统结石也可能导致尿隐血,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服用排石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促进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微创手术取出。饮食上应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3、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也可能引起尿隐血。前列腺炎可通过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和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严重时需手术干预,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日常应避免久坐、保持规律性生活。 4、肾脏疾病,如肾炎或肾肿瘤,也可能导致尿隐血。肾炎需根据类型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肾肿瘤需通过手术切除或靶向药物治疗。定期体检、控制血压和血糖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 5、其他原因如外伤、剧烈运动或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引起尿隐血。轻微外伤或运动后血尿通常可自行恢复;药物引起的血尿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男性尿隐血不容忽视,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是关键,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多饮水、避免久坐、合理饮食等,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症状。
李勋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男科

热门标签

肾结石 荨麻疹 糖尿病足 骶骨骨折 尿道息肉 脑结核瘤 脐带脱垂 尺骨干骨折 急性鼻咽炎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