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腹壁疝怎么检查出来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适应症?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适用于腹壁疝直径大于2厘米、存在嵌顿风险或影响日常活动的患者。主要适应症包括原发性腹壁疝、复发性腹壁疝、肥胖合并腹壁疝、双侧腹壁疝以及合并其他腹部疾病的腹壁疝。

1、原发性腹壁疝:

原发性腹壁疝指首次发生的腹壁缺损,常见于脐部或腹直肌分离区域。腹腔镜手术适用于疝环直径超过2厘米且伴有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这类疝气容易因腹压增高导致内容物突出,腹腔镜修补能有效减少复发率。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确保耐受气腹压力。

2、复发性腹壁疝:

传统开放手术后复发的腹壁疝适合腹腔镜修补。腹腔镜可避开原手术瘢痕区域,通过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降低组织分离损伤。复发疝常伴有广泛粘连,腹腔镜能清晰辨认解剖结构,减少术中出血。需注意补片需完全覆盖原疝环外缘3-5厘米。

3、肥胖合并腹壁疝:

体重指数超过30的肥胖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腔镜操作可避免大切口带来的愈合不良风险,同时能处理合并的脂肪疝。肥胖患者腹壁张力大,需使用大号补片加强修补。术中需调整气腹压力至12-14mmHg以维持足够操作空间。

4、双侧腹壁疝:

双侧同时存在的腹壁疝可通过腹腔镜一次完成修补。单次手术能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利用同一切口放置双侧补片。需注意补片重叠区域需超过中线2厘米以上,防止中央薄弱区再发疝。术前CT检查有助于明确双侧疝环位置和大小。

5、合并腹部疾病:

合并胆囊结石、阑尾炎等腹部疾病时可联合腹腔镜手术处理。同期手术需遵循无菌原则,先处理感染性病灶再行疝修补。复杂病例建议使用防粘连补片,术后需密切观察感染迹象。存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应分期手术。

术后建议佩戴腹带3个月减轻腹压,避免提重物和剧烈咳嗽。饮食需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6周内禁止高强度运动,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核心肌群。定期随访观察补片位置,发现异常膨出及时就医。控制基础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减少复发风险。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的优势?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美观性好的优势。

1、创伤小:

腹腔镜手术仅需在腹壁做3-5个0.5-1厘米的小切口,相比传统开腹手术10-15厘米的切口,显著减少组织损伤。术中通过二氧化碳气腹建立操作空间,避免大面积肌肉剥离,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出血量通常少于50毫升。

2、恢复快:

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3-5天可出院,较传统手术缩短住院时间约50%。由于创伤轻微,肠道功能恢复迅速,术后1-2天即可恢复饮食,2周内可恢复正常生活,4-6周可恢复体力劳动。

3、并发症少:

该术式避免开放手术导致的切口感染风险,切口感染率低于1%。在直视下操作能精准识别疝环位置,减少脏器损伤概率。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降低肠粘连发生率,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不足5%。

4、复发率低:

采用聚丙烯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复发率控制在1%-3%之间。腹腔镜视野可全面探查多发性疝,同期处理隐匿疝,补片覆盖范围较开放手术扩大30%,力学分布更符合腹壁生理结构。

5、美观性好:

微小切口愈合后几乎不留明显疤痕,尤其适合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脐部切口隐藏在自然皱褶中,体表仅可见2-3个点状瘢痕,避免传统手术的长条状疤痕带来的心理负担。

术后建议佩戴腹带2-3个月以减轻腹压,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加速伤口愈合。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3个月后逐步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定期复查超声评估补片位置。戒烟戒酒,控制慢性咳嗽和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降低复发风险。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怎么做?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主要通过建立人工气腹、放置补片和缝合固定三个步骤完成。手术方式主要有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完全腹膜外修补术、腹腔内补片植入术三种。

1、建立气腹:

在脐部或侧腹壁做小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使腹腔膨胀形成操作空间。随后置入穿刺套管作为观察孔,导入腹腔镜镜头观察疝环位置及周围解剖结构。

2、分离疝囊:

在腹腔镜引导下于疝环周围做辅助操作孔,使用电钩或超声刀分离疝囊与周围组织。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后,充分游离疝环周围腹膜组织,暴露缺损区域的肌筋膜边缘。

3、放置补片:

根据疝环大小选择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补片,经穿刺套管送入腹腔。补片需完全覆盖疝环并超出边缘3-5厘米,采用螺旋钉或缝合线固定于腹壁肌层,确保无张力覆盖。

4、关闭腹膜:

对于腹腔内补片植入术需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将补片与腹腔脏器隔离。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则需在补片表面覆盖防粘连膜,防止肠管与补片黏连。

5、术后处理:

排出气腹气体并撤除器械,缝合穿刺孔。术后6小时内需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后可恢复流质饮食。建议使用腹带保护切口,避免剧烈咳嗽和重体力劳动。

术后康复期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2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如鱼肉、蛋类及燕麦等。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下肢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评估补片位置。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复发风险。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活动限制、饮食调整、药物使用及并发症观察。术后恢复效果与患者对注意事项的遵守程度密切相关。

1、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术后48小时内避免沾水,可使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每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异常疼痛,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术后7-10天可拆除缝线,期间避免抓挠伤口。洗澡时建议采用擦浴方式,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再进行淋浴。

2、活动限制: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提重物不超过5公斤。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但需控制时间在30分钟以内。术后2周内禁止驾驶车辆,避免腹压突然增高的动作如咳嗽时需用手按压伤口。术后1个月经医生评估后可逐步恢复正常工作。

3、饮食调整:

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食物,次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豆腐等,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少量多餐,每日5-6次,每次进食量控制在200-300毫升。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预防便秘。

4、药物使用:

按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见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疼痛明显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服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预防便秘,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并发症观察: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持续发热超过38.5℃需警惕感染。观察腹部是否出现进行性胀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注意切口周围有无包块突出,可能提示疝复发。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超声评估修复效果。

术后康复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有助于增强腹肌力量。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橙子、猕猴桃促进伤口愈合,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3个月内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手术区域,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术后6周后可开始低强度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但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腹壁疝不做手术有什么影响,可以自己好吗?

腹壁疝可通过佩戴疝气带、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但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才能根治。腹壁疝可能由腹壁肌肉薄弱、长期腹压增高等原因引起。

1、佩戴疝气带:疝气带可以暂时缓解腹壁疝的症状,通过外部压力减少疝内容物突出。这种方法适合无法立即手术的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磨损或局部不适。

2、调整生活习惯:避免提重物、减少咳嗽、控制便秘等行为可以降低腹内压,减少疝内容物突出的风险。保持健康体重也有助于减轻腹壁压力。

3、增强腹肌:通过适度的腹部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可以增强腹壁肌肉力量,降低疝复发的风险。但需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加重症状。

4、药物治疗:腹壁疝通常不通过药物治疗,但针对伴随症状如疼痛或炎症,可使用布洛芬片剂400mg/次,每日3次或对乙酰氨基酚片剂500mg/次,每日3次缓解不适。

5、手术干预:腹壁疝的根治方法为手术,常见术式包括开放式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疝修补术通过直接缝合或使用补片修复腹壁缺损;腹腔镜疝修补术则通过微创技术进行修复,恢复较快。

腹壁疝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肠道健康。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发烧 膀胱外翻 耵聍栓塞 巴特综合征 慢性乳突炎 腕关节结核 1型糖尿病肾病 胎粪堵塞综合征 交感神经链综合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