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关节科

宝宝手能举起来就不是脱臼吧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肩膀脱臼复位后能抬举手臂吗?

肩膀脱臼复位后通常可以逐渐恢复抬举手臂功能,具体恢复时间与程度取决于脱臼类型、复位方式及康复训练等因素。

1、复位方式影响:

手法复位后需固定肩关节2-3周,期间禁止主动抬臂。关节镜下复位因创伤较小,可较早开始被动活动。陈旧性脱臼复位后关节稳定性较差,抬臂功能恢复较慢。

2、韧带损伤程度:

伴随肩盂唇撕裂时,抬臂可能出现关节不稳感。Bankart损伤需6-8周韧带愈合期,此阶段抬臂角度需控制在90度以内。严重韧带断裂可能需手术修复后才能恢复抬举功能。

3、康复训练进度:

拆除固定后应先进行钟摆练习,2周后逐步增加爬墙训练。肌力恢复至正常70%时可尝试抗阻抬臂,完全负重训练需在复位后6周进行。专业康复指导能有效预防关节僵硬。

4、神经血管状况:

合并腋神经损伤时可能出现三角肌无力,影响外展抬臂。复位后需评估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肌电图检查可明确神经损伤程度。血管损伤罕见但会导致肢体缺血性疼痛。

5、个体差异因素:

青少年患者恢复较快,3-4周即可恢复日常活动。骨质疏松患者需延长固定时间,避免过早负重。习惯性脱臼者抬臂时需特别注意动作规范,防止复发。

康复期间建议保持肩关节温暖,避免提重物及突然发力动作。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促进软组织修复,可适量食用牛奶、鱼类及深色蔬菜。待疼痛完全消失后,可逐步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肩周肌力,但三个月内应避免篮球、羽毛球等需要大幅度挥臂的运动。睡眠时用枕头支撑患侧手臂保持轻度外展位,有助于减轻关节囊压力。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手脱臼复位后多久能自由活动?

手脱臼复位后一般需要3-6周恢复自由活动,具体时间与损伤程度、固定方式、康复训练、年龄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1、损伤程度:

单纯关节脱位无骨折者,韧带损伤较轻时恢复较快;若合并关节囊撕裂或周围神经血管损伤,需延长制动时间至6周以上。早期活动可能加重关节不稳,需通过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

2、固定方式:

石膏固定通常维持4周,弹性绷带固定可缩短至3周。新型支具允许早期渐进性活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角度限制,避免二次脱位。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腕关节屈伸、握力球练习等被动运动,2周内逐渐过渡到提举轻物。未规范训练易导致关节僵硬。

4、年龄因素:

儿童因组织修复快,2-3周即可恢复基本活动;老年人需延长1-2周并加强肌力训练。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活动进度。

5、并发症影响:

伴随骨折或创伤性关节炎者,活动恢复需延迟至8周。反复脱位病史患者建议佩戴护具至12周,必要时需手术修补韧带。

恢复期间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每日冰敷15分钟缓解肿胀。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如鱼肉、猕猴桃等促进软组织修复。拆除固定后每周进行3次游泳或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关节灵活性。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查排除关节错位。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宝宝会笑就不是脑瘫说法可靠吗?

宝宝会笑不能完全排除脑瘫可能。脑瘫的诊断需综合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反射异常等多维度评估,单纯以微笑判断不可靠。

1、早期表现:

脑瘫患儿在新生儿期可能出现哺乳困难、异常哭闹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儿仍保留原始反射性微笑,这种微笑多出现在睡眠中,与外界刺激无关。2-3个月后正常婴儿应出现社会性微笑,但脑瘫患儿可能延迟或缺失。

2、运动发育:

脑瘫的核心症状是运动障碍,表现为抬头、翻身等里程碑延迟。部分患儿虽有微笑反应,但伴随肢体僵硬或松软。需观察是否合并手部握持反射持续、双下肢交叉等异常姿势。

3、肌张力异常:

约80%脑瘫患儿存在肌张力改变,可表现为四肢过度僵硬或松软。这类患儿可能在逗引时有短暂微笑,但常伴有主动运动减少、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特征。

4、伴随症状:

中重度脑瘫多合并癫痫、智力障碍或感知觉异常。这类患儿即使存在微笑反应,往往眼神交流差、对声音反应迟钝。需警惕异常角弓反张姿势或持续握拳等体征。

5、医学评估:

盖泽尔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是常用评估工具。头颅MRI可发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病变,肌电图有助于鉴别脊髓性肌萎缩症等疾病。

建议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重点关注大运动发育进度。发现异常及时转诊儿童康复科,6个月前的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可多进行俯卧位训练,用彩色玩具引导追视,避免过度包裹限制肢体活动。母乳喂养期间注意观察吸吮协调性,补充维生素D促进神经发育。若出现持续拇指内收、角弓反张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宝宝手脱臼后12小时才处理有影响吗?

宝宝手脱臼后12小时处理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但需尽快复位以减少疼痛和并发症风险。脱臼处理时效性主要与关节损伤程度、局部血运情况、神经压迫时间、复位难度及继发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

1、关节损伤程度:

肘关节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类型,12小时内复位成功率仍较高。延迟处理可能导致关节囊韧带松弛度增加,但幼儿组织修复能力强,及时复位后功能多可完全恢复。

2、局部血运影响:

幼儿关节血管网丰富,短时间缺血不易导致骨坏死。超过24小时未复位可能引起关节腔淤血肿胀,增加复位难度,但12小时时限内通常不影响远期预后。

3、神经压迫风险:

单纯脱臼较少直接压迫神经,但长时间错位可能刺激尺神经或正中神经。表现为手指麻木或握力减弱,复位后神经症状多在1-2周内消退。

4、复位操作难度:

12小时后肌肉痉挛可能加重,需专业医生采用旋后屈肘法复位。不建议家长自行处理,错误操作可能造成二次损伤或转化为完全脱位。

5、继发炎症反应:

延迟复位可能引发滑膜炎性渗出,表现为关节持续肿胀。可采用冷敷缓解,必要时医生会建议使用支具短期制动。

发现脱臼后应避免牵拉患肢,用三角巾临时固定并及时就诊。复位后2-3天内减少患肢剧烈活动,观察有无异常哭闹或拒动现象。日常注意避免单侧提拉宝宝手臂,穿脱衣物时优先处理健康侧。若复位后48小时仍有关节肿胀或活动受限,需复查排除隐匿性骨折。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含钙食物,促进幼儿骨骼发育。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脑袋被撞多少小时内没问题就不是脑出血?

头部撞击后24小时内未出现异常症状通常可初步排除脑出血风险。脑出血的早期判断需结合意识状态、头痛程度、呕吐频率、肢体活动及瞳孔反应等关键指标综合评估。

1、意识状态:

脑出血患者常在受伤后立即或短期内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或烦躁不安。若撞击后24小时保持清醒且对答流畅,基本可排除严重出血可能。但需警惕迟发性硬膜下血肿,此类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可能在数日甚至数周后出现症状。

2、头痛特征:

典型脑出血头痛呈持续性加重,多伴随恶心呕吐。普通撞击后头痛多在1-2小时内缓解,若24小时后仍无剧烈头痛发作,颅内出血概率较低。但需注意,婴幼儿及酒精中毒者可能缺乏典型头痛主诉。

3、呕吐频率:

喷射性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特异性表现。头部外伤后若未出现频繁呕吐≥3次/小时,尤其未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性较小。但单次呕吐仍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4、肢体活动:

观察双侧肢体肌力是否对称,脑出血常导致偏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简单测试包括双手平举观察下垂、双脚背屈对抗阻力等。24小时内肢体活动正常且肌力对称,基本可排除运动功能区出血。

5、瞳孔反应: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是排除脑干出血的重要指标。若撞击后24小时瞳孔无散大、不等大或反射迟钝表现,且无进行性视力模糊,通常提示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

建议伤后72小时内保持密切观察,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睡眠时每2-3小时唤醒一次确认意识状态,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食物。出现任何新发症状如视物模糊、言语含糊、步态不稳等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三个月内应避免对抗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降低二次出血风险。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肛裂 脑梗塞 膀胱肿瘤 慢性肾炎 听神经损伤 反流性食管炎 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 稳定型心绞痛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