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精神科

18岁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精神病人是不是睡眠很少?

精神病人通常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睡眠问题可能与疾病本身、药物副作用、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常伴随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片段化。疾病导致的大脑神经递质紊乱直接影响睡眠调节中枢,多巴胺过度活跃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而5-羟色胺不足会干扰睡眠维持能力。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虽能改善症状,但可能引起日间嗜睡与夜间失眠的昼夜节律紊乱。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佐匹克隆等镇静催眠药物。

抑郁症患者更多表现为早醒型失眠,常于凌晨3-4点惊醒且难以再度入睡,这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有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舍曲林在治疗初期可能加重睡眠障碍,通常需要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睡眠习惯。焦虑症患者则常见入睡困难,睡前反复出现灾难化思维,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联合阿普唑仑短期使用可获得改善。

建议家属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保持卧室黑暗安静,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白天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晚餐不宜过饱,可饮用温牛奶帮助放松。若睡眠问题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情绪剧烈波动,需及时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老年痴呆精神病的症状?

老年痴呆精神病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合并精神行为异常,主要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幻觉妄想、人格改变、行为紊乱等。老年痴呆精神病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疾病有关。

1、记忆力减退

早期以近事遗忘为主,患者会反复询问相同问题,忘记近期发生的事件。随着病情进展,远期记忆也逐渐受损,可能出现虚构现象。这种记忆障碍与大脑海马体及颞叶皮层萎缩有关,可通过认知训练延缓衰退。

2、定向力障碍

患者逐渐丧失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能力,表现为分不清昼夜季节,在熟悉环境中迷路,无法辨认亲友。这与大脑顶叶和枕叶功能受损相关,需要加强环境标识和专人看护。

3、幻觉妄想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视幻觉或听幻觉,常见被窃妄想、被害妄想。路易体痴呆患者更易出现生动视幻觉。这些症状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需警惕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锥体外系反应。

4、人格改变

原本温和的人可能变得易怒多疑,或出现情感淡漠。额颞叶痴呆患者早期即有明显人格变化,如举止不当、丧失羞耻感。这类改变源于前额叶皮层退化,需要家属保持耐心沟通。

5、行为紊乱

包括漫游、攻击行为、重复动作等。日落综合征患者傍晚症状加重,可能出现尖叫、撕扯衣物。行为问题多由环境刺激诱发,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约束引发对抗。

老年痴呆精神病患者需维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建议进行散步、手指操等低强度运动,通过音乐疗法和怀旧疗法刺激认知功能。家属应学习非药物干预技巧,定期带患者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居家环境需做好安全防护,避免跌倒和走失风险。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精神病分为哪几种?

精神病主要分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类型。精神分裂症以思维紊乱和现实感知障碍为特征,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为核心症状,焦虑症以过度担忧和恐惧为特点,强迫症则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为主要表现。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幻觉主要表现为幻听或幻视,妄想则包括被害妄想或关系妄想等。思维紊乱可导致语言表达不连贯或逻辑混乱。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结构异常或神经递质失衡有关。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特征是情绪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波动。躁狂期表现为情绪异常高涨、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抑郁期则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化学物质失衡或应激事件有关。治疗通常采用心境稳定剂配合心理治疗,严重发作期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核心症状包括长期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精力减退等。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自责自罪感等症状。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或创伤经历有关。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4、焦虑症

焦虑症以过度、不合理的担忧和恐惧为主要表现。常见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患者会出现心悸、出汗、颤抖等躯体症状,以及回避行为。焦虑症可能与遗传倾向、脑部杏仁核过度活跃或长期压力有关。治疗通常采用抗焦虑药物、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5、强迫症

强迫症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强迫思维是不受控制闯入脑海的想法或冲动,强迫行为是为缓解焦虑而重复进行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常见表现包括过度清洁、反复检查、计数等。该病可能与脑部基底节功能异常、血清素系统失调有关。治疗主要采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和暴露反应预防疗法。

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和家庭社会支持。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和复诊。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病情稳定。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减少应激刺激。定期参加康复活动,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如出现症状加重或复发迹象,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精神病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精神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社会功能评估等项目。精神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应激或躯体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多维度检查明确诊断。

1、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是精神病诊断的核心环节,包括标准化量表测评和临床访谈。常用工具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用于评估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行为异常。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言语逻辑、情感反应及现实检验能力,结合病史采集综合分析。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症状,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及毒物筛查。部分精神障碍与代谢异常相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引发躁狂样表现,低钠血症可能导致谵妄,这些可通过血液生化检测发现。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可识别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萎缩等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能显示脑区活动异常,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前额叶皮层功能低下。对于首次发作且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

4、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肌力、反射、共济运动及感觉功能测试,可鉴别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排除癫痫性精神障碍,特别是表现为短暂精神症状的颞叶癫痫。

5、社会功能评估

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适应能力。该评估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也是制定康复计划的重要依据,需结合家属提供的病史信息综合判断。

精神病诊断需多学科协作,检查项目应根据个体症状调整。确诊后需定期复查血药浓度监测药物疗效,长期随访中可补充认知功能测评。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等神经毒性物质,家属需学习疾病管理知识。康复阶段建议结合职业训练和心理社会支持,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抗精神病药物换药时间?

抗精神病药物换药时间需根据病情稳定性和个体反应决定,通常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换药时机主要考虑症状控制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合并用药影响等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换药需要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当患者对当前药物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医生会评估换药必要性。急性期症状未控制时不宜立即换药,需先优化剂量或联合用药。换药过程多采用交叉滴定法,即逐步减少原药剂量同时增加新药剂量,该过程通常持续2-4周。双相障碍患者换药需特别注意情绪波动风险,精神分裂症患者换药期间需加强阳性症状监测。

特殊人群换药需更谨慎。老年患者代谢减慢,换药间隔应延长至4-6周。儿童青少年需密切观察行为变化,妊娠期妇女换药需权衡胎儿风险。长效针剂转换为口服制剂时,需计算药物代谢周期,避免血药浓度骤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换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变化。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或治疗抵抗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换药方案需多学科讨论确定。

换药期间应保持规律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患者及家属需记录症状变化、睡眠饮食情况及异常行为,避免自行调整药物。维持期患者换药后需观察3-6个月评估疗效,康复期可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训练。出现高热、肌强直等恶性综合征征兆或自杀意念增强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持作息规律,避免酒精摄入,适度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病情稳定。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冻疮 露阴癖 肠套叠 皮肤痈 石棉肺 输卵管炎 泌尿系结石 脐尿管囊肿 杀鼠剂中毒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