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大椎和涌泉在哪个部位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大椎骨突出还能复位吗?

大椎骨突出一般是指颈椎间盘突出,轻度突出通过保守治疗可能复位,严重突出通常无法完全复位。颈椎间盘突出的复位可能性主要取决于突出程度、病程长短、是否伴随神经压迫等因素。

颈椎间盘突出早期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改善。急性期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椎间盘压力,配合颈椎牵引可扩大椎间隙促进髓核回纳。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能缓解局部炎症,配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促进神经修复。适度进行颈椎操锻炼可增强肌肉稳定性,但需避免过度仰头或旋转动作。部分患者在发病3个月内通过系统治疗可能实现突出组织部分回吸。

病程较长或严重突出的患者复位难度较大。当突出物已钙化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时,保守治疗难以改变解剖结构。若出现持续肢体麻木、肌力下降等脊髓压迫症状,需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手术治疗。核磁共振显示突出物超过椎管直径三分之一或伴随椎管狭窄者,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解除神经压迫。术后仍需长期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复发。

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睡眠时保持颈椎自然曲度。日常可进行游泳、放风筝等仰头运动,但急性期需制动休息。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控制体重减轻脊椎负荷。若出现手部精细动作障碍或行走不稳,须立即就医评估手术指征。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小儿推拿涌泉穴的正确手法?

小儿推拿涌泉穴的正确手法主要包括定位准确、力度轻柔、方向明确、时间适宜、配合安抚五个关键步骤。

1、准确定位: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约在第二、三跖骨间隙下端。操作时需让患儿仰卧,先找到足趾屈曲时形成的足心凹陷,再沿足底中线向脚跟方向测量约三分之一距离。定位时可轻触寻找敏感点,婴幼儿足弓未完全形成时需注意避开足跟脂肪垫。

2、控制力度:

采用指腹轻柔按压或旋推手法,力度以皮肤微微凹陷为宜,相当于在眼皮上写字的感觉。新生儿单次按压力度不超过50克,1-3岁儿童可适当增加至100克左右。操作时需观察患儿表情,出现皱眉或肢体抗拒时应立即减轻力度。

3、把握方向:

传统手法主张向心性推按从足趾向脚跟方向,现代改良手法可采用顺时针环形揉动。每次推拿保持单一方向,避免来回摩擦。治疗发热时常用离心方向推,养生保健多用向心方向,操作前需明确推拿目的。

4、掌握时长:

单次推拿持续时间以3-5分钟为佳,每日不超过两次。急性症状如发热时可间隔4小时操作一次,慢性调理建议固定早晚时段。早产儿或体弱儿应缩短至1-2分钟,操作后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发红应暂停。

5、辅助安抚:

操作前可先用温水清洁双足并轻抚足背建立信任感。哭闹患儿可采用摇篮体位,边推拿边哼唱儿歌。冬季操作前应将双手搓热,夏季可配合使用婴儿按摩油减少摩擦。推拿结束后可轻拍足背帮助放松。

小儿推拿涌泉穴需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室温保持在26-28℃为宜。日常可配合足底抚触促进发育,但腹泻期间应暂停推拿。建议选择患儿清醒安静时操作,长期调理需间隔2-3天让皮肤休息。推拿后适当饮用温水,避免立即洗澡或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哭闹、皮肤破损或异常出汗应及时停止并咨询医师。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小儿推拿大椎穴的正确手法?

小儿推拿大椎穴可通过揉法、推法、按法、捏法、擦法五种手法操作,需注意力度轻柔、方向准确及配合介质使用。

1、揉法:

以拇指指腹或食中指端轻贴大椎穴,做顺时针小幅度环形揉动,频率约120-160次/分钟。此法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能温阳散寒,操作时需保持手指与皮肤相对固定,避免摩擦表皮。皮肤娇嫩者可隔单层棉布操作,揉动幅度不超过穴位周围1厘米范围。

2、推法:

用拇指桡侧或食中指腹从大椎穴向上推至发际,呈直线单方向运动,力度如羽毛拂过。推拿前可涂抹少量爽身粉减少摩擦,每次推30-50次,能升举阳气改善鼻塞。注意推拿方向必须始终向上,不可往返推擦,推速保持匀速避免忽快忽慢。

3、按法:

拇指指端垂直向下轻压穴位,保持3秒后缓慢松开,重复5-8次。按压深度以皮肤下陷0.3厘米为宜,适用于发热头痛症状。操作时需观察儿童表情,出现皱眉哭闹应立即停止。可与揉法交替使用,先按后揉能增强解表效果。

4、捏法:

拇指与食指相对捏起大椎穴处皮肤,做快速捏放动作,频率约60次/分钟。捏拿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持续1分钟后改为轻揉,能发汗解表。注意指甲需修剪圆钝,捏起时带动皮下组织而非仅提拉表皮,操作后需保暖避风。

5、擦法:

手掌大鱼际紧贴穴位快速往返摩擦,频率约200次/分钟,至局部发热即止。适用于风寒束表无汗症状,操作前可蘸取少量生姜汁增强温通效果。擦动范围控制在穴位周围2厘米内,时间不超过2分钟,皮肤泛红后改用它法。

小儿推拿后需注意避风保暖,2小时内避免洗澡或接触冷水。饮食宜温软易消化,可适量饮用葱白豆豉汤辅助发汗解表。每日操作不超过2次,3天未见缓解或出现高热惊厥需及时就医。体质虚弱者推拿时间减半,操作前后可配合工字搓背法增强疗效。推拿介质建议选用天然茶油或婴儿润肤油,禁用刺激性药油。保持环境温度26-28℃,操作者手部需温暖干燥,指甲不超过指腹边缘。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大椎穴膻中穴和肺俞穴在哪里?

大椎穴、膻中穴和肺俞穴是中医常用的三个穴位,分别位于颈部、胸部和背部。

1、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时可低头,在颈部后方最突出的骨节下方找到凹陷点。该穴位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颈椎病等,具有疏风解表、通阳散寒的作用。

2、膻中穴:

膻中穴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该穴位是任脉要穴,主治胸闷、心悸、咳嗽等胸部不适症状,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

3、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时先找到大椎穴,向下数三个椎体,在其下方旁开两横指处。该穴位主治咳嗽、气喘等肺部疾病,具有宣肺止咳、调理肺气的功效。

日常保健中可适度按摩这些穴位,但需注意力度适中。按摩前应保持环境温暖,避开饭后或饥饿时操作。孕妇、皮肤破损者及严重疾病患者应避免自行刺激穴位。若出现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大椎拔罐黑紫色说明什么?

大椎拔罐后出现黑紫色可能与气血瘀滞、寒湿内盛、局部循环障碍、体质虚弱、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1、气血瘀滞: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黑紫色,可能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气血瘀滞常见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建议通过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2、寒湿内盛:黑紫色可能提示体内寒湿较重,常见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饮食偏寒凉的人群。可通过艾灸、泡脚等方式祛寒除湿,饮食上多摄入生姜、红枣等温性食物。

3、局部循环障碍:拔罐部位皮肤黑紫色可能与局部微循环不良有关,常见于长期保持同一姿势或局部受压的人群。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身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体质虚弱:黑紫色可能反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常见于疲劳过度、营养不良的人群,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补充营养,如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菠菜、动物肝脏,并保证充足睡眠。

5、炎症反应:拔罐后局部皮肤黑紫色可能与轻度炎症反应有关,常见于局部皮肤敏感或拔罐力度过大的人群。建议避免过度拔罐,注意局部皮肤护理,必要时可涂抹消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缓解症状。

大椎拔罐后出现黑紫色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理,建议结合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干预。饮食上可多摄入温补类食物如羊肉、桂圆,避免生冷寒凉食物;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型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焦虑症 额叶肿瘤 红斑狼疮 丛状血管瘤 氰化物中毒 耳源性脑积水 全身性硬皮病 门静脉血栓形成 美尼尔氏综合症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