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儿童体温37.5℃是低热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37.5℃发烧怎么处理?

宝宝37.5℃发烧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

37.5℃属于低热,通常由环境温度过高、穿衣过多、轻微感染等因素引起。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适当减少衣物厚度,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为宜。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母乳,防止脱水。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进食情况,若出现嗜睡、拒奶、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需就医。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儿科就诊。

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暂停添加新辅食,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4岁宝宝发烧37.5怎么处理?

4岁宝宝体温37.5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

体温37.5摄氏度属于低热范围,通常由病毒感染、环境温度过高或剧烈活动引起。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补充水分可选择温开水、稀释果汁或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观察症状需关注精神状态、食欲及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伴随表现。若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建议就医。

日常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加重体温升高。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坐月子低烧37.5度怎么办?

坐月子低烧37.5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低烧可能与产褥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产褥感染通常伴随恶露异常或下腹疼痛,乳腺炎可能伴有乳房红肿热痛,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出现咳嗽、鼻塞等症状。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腋下、颈部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拭。饮食需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如小米粥、蔬菜汤等。若体温持续不降或超过38度,或出现寒战、头痛等症状,需警惕严重感染可能。

建议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捂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表现。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小孩低热怎么处理?

小孩低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观察症状、药物干预等方式处理。低热通常由普通感冒、扁桃体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每次持续10-15分钟。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退热贴辅助降温。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计算。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浓度。观察排尿情况,尿液呈淡黄色为理想状态。避免含糖饮料及果汁,防止渗透性腹泻。

3、调整饮食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泥等,少量多餐进食。发热期间可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蒸蛋羹、豆腐等,但需控制脂肪含量。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恢复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4、观察症状

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注意有无嗜睡、抽搐、皮疹等伴随症状。监测饮水量与尿量比例,警惕脱水迹象。观察咳嗽、呕吐、腹泻等继发症状的变化趋势。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应及时就医。

5、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两种药物间隔至少4小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中成药可选择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家长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发热期间应暂停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可适量食用猕猴桃、橙子等水果。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如出现拒食、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应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加强手卫生和呼吸道防护,减少感染概率。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37.5度算发烧吗?

宝宝体温37.5摄氏度属于低热范围,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干预。体温异常可能与环境因素、测量误差、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代谢异常等有关。

1、环境因素

室温过高或包裹过厚可能导致体温暂时性升高。建议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穿着透气棉质衣物,30分钟后复测体温。若体温恢复正常则无须特殊处理,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

2、测量误差

不同测量部位存在生理性差异,肛温较耳温高约0.5摄氏度。建议采用同一部位重复测量,避免刚进食、哭闹或运动后立即测量。电子体温计需定期校准,水银体温计使用前需将汞柱甩至35摄氏度以下。

3、感染性疾病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婴幼儿发热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鼻塞流涕,尿路感染可能出现排尿哭闹。需观察是否出现拒食、嗜睡等警示症状,必要时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

4、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一过性低热,通常不超过38摄氏度。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避免使用退热药干扰疫苗应答。若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就医评估。

5、代谢异常

脱水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新生儿期需警惕先天性代谢疾病,表现为喂养困难伴体温不稳定。较大婴幼儿需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内分泌急症,及时检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

对于体温37.5摄氏度的婴幼儿,建议每2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曲线。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8次,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物理降温宜用温水擦拭颈部和四肢,禁用酒精擦浴。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抽搐、皮疹、囟门膨隆等表现,应立即儿科急诊就诊。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居家护理期间建议暂停疫苗接种,待体温完全正常3天后再行补种。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股癣 静脉石 POEMS综合征 扁平黄色瘤 晶状体损伤 糜烂性胃炎 斑状副银屑病 梗阻性脑积水 口腔恶性肿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