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增生性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常见类型有胃底腺息肉、炎性增生性息肉、胃腺瘤性息肉,通常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等因素相关。
1、慢性胃炎长期胃黏膜炎症刺激可导致上皮修复性增生,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建议完善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药物可选铝碳酸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
2、幽门螺杆菌感染该菌感染会持续破坏胃黏膜屏障,可能伴随口臭、反酸,需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根治方案含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胃底腺细胞代偿性增生,常见于奥美拉唑使用者,调整用药方案后可逐渐缓解。
4、遗传倾向部分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存在APC基因突变,胃部多发息肉可能伴随肠道病变,需定期内镜监测,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胃镜,直径超过1厘米或伴有异型增生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术后需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