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肺结核预防针多少钱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五个月宝宝打了预防针发烧怎么办呢?
五个月宝宝打了预防针发烧是常见反应,通常无需过度担心,可通过物理降温、多喝水、观察体温变化等方式处理。预防针后发烧是免疫系统正常反应,表明疫苗正在刺激身体产生抗体,一般1-2天内会自行消退。 1、物理降温是处理宝宝发烧的首选方法。可以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宝宝皮肤。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避免过热或过冷。 2、多喝水有助于降低体温和补充体液。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增加喂奶次数,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喂一些温水。注意观察宝宝的尿量,确保水分摄入充足。 3、观察体温变化是判断是否需要就医的关键。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良好,可以继续在家观察。如果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其他症状如持续哭闹、食欲不振、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4、药物治疗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需根据宝宝体重和年龄精确计算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瑞氏综合征。 5、预防针后发烧是正常现象,但家长仍需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五个月宝宝打了预防针发烧是免疫系统正常反应,通常无需过度担心,可通过物理降温、多喝水、观察体温变化等方式处理。如果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宝宝健康安全。家长应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喝益生菌打预防针后果?
喝益生菌后打预防针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可能出现轻微不适,如胃肠道反应或免疫系统波动,建议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咨询益生菌主要调节肠道菌群,而预防针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两者作用机制不同,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产生交互影响。 1、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同时可能间接影响免疫系统。预防针则是通过引入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或其成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供长期保护。两者的作用目标不同,但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肠道健康对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 2、喝益生菌后打预防针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包括腹胀、腹泻或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这些通常与益生菌的摄入有关,而非预防针的直接反应。由于益生菌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部分人可能在接种后出现轻微的免疫反应,如低热或乏力,但这些症状通常是短暂且自限性的。 3、为减少潜在不适,建议在接种预防针前后避免大量摄入益生菌,尤其是高剂量的益生菌补充剂。如果已经摄入了益生菌,接种后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持续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调整益生菌的摄入量或时间。 4、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疾病患者或婴幼儿,建议在接种预防针前咨询评估益生菌摄入的适宜性。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免疫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接种和益生菌使用方案,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喝益生菌后打预防针通常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需注意可能的轻微不适,并在特殊情况下咨询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两个月婴儿打完预防针发烧怎么办?
两个月婴儿打完预防针后发烧是常见的免疫反应,通常无需过度担心,但需密切观察和适当护理。发烧是由于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属于正常现象,体温一般在38.5℃以下,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如果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处理措施包括物理降温、适当补水和观察精神状态。 1、物理降温是处理婴儿发烧的首选方法。可以用温水擦拭婴儿的额头、腋下和四肢,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婴儿皮肤。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避免过热或过冷。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包裹过厚。 2、适当补水有助于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增加喂奶次数,补充水分和营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以适量喂水,但需避免过量,以免影响消化。观察婴儿的尿量,确保水分摄入充足。 3、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如果婴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建议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剂量和间隔时间给药。 4、预防针后的发烧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区分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如果婴儿出现皮疹、呼吸困难或持续高烧,需立即就医,排除其他感染或过敏反应。定期记录体温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婴儿健康。 两个月婴儿打完预防针后发烧是正常的免疫反应,通过物理降温、适当补水和密切观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确保婴儿健康。家长应保持冷静,科学护理,避免过度焦虑,同时定期与医生沟通,确保婴儿的疫苗接种和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管理。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打预防针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打预防针后发烧是免疫系统对疫苗的正常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缓解。疫苗进入体内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抗体,这一过程可能引发轻微发热,属于正常现象。 1、免疫反应:疫苗中含有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或其成分,接种后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产生抗体以应对可能的感染。这一过程中,身体可能释放炎症介质,导致体温升高,表现为发热。这种发热通常是短暂的,持续1-2天,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2、个体差异:不同人对疫苗的反应程度不同,部分人可能对疫苗成分更敏感,导致发热更明显。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较弱或较强,可能更容易出现发热反应。接种前身体状态不佳,如疲劳、感冒等,也可能加重发热症状。 3、疫苗类型:不同类型的疫苗引发发热的概率和程度不同。例如,活疫苗如麻疹、水痘疫苗比灭活疫苗如流感疫苗更容易引起发热。多价疫苗如百白破疫苗由于含有多种抗原,也可能增加发热的风险。 4、处理方法:发热低于38.5℃时,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如多喝水、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发热超过38.5℃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可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尤其是儿童,以免引发瑞氏综合征。 5、就医建议:如果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体温超过39℃,或伴有严重头痛、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接种后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需立即就医处理。 打预防针后发烧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表现,通常无需过度担心,通过适当的处理即可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确保健康安全。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打乙脑预防针后发烧怎么办?
打乙脑预防针后发烧是常见的免疫反应,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缓解。乙脑疫苗注射后,部分人会出现发热,这是机体对疫苗产生免疫反应的正常表现,一般持续1-2天,体温不超过38.5℃时无需过度担心。 1、物理降温是处理疫苗后发热的首选方法。用温水擦拭身体,特别是额头、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不适。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也有助于体温调节。 2、如果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物。常见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美林,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注意不要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以免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3、多喝水有助于补充因发热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温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或酒精,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4、观察发热持续时间和其他症状。如果发热超过48小时,或伴有皮疹、呕吐、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特别是婴幼儿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需密切观察。 5、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心态。发热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不要过度焦虑,疫苗后发热通常是短暂的,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打乙脑预防针后发烧是正常的免疫反应,通过物理降温、适当用药和充足休息,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身体健康。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牛皮癣 食管憩室 间位结肠 尿道损伤 腹股沟斜疝 麻痹性痴呆 肠道菌群失调 产褥期乳腺炎 软骨样汗管瘤 膀胱乙状结肠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