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用泡腾片后排出的物体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肾结石掉到输尿管里能排出来吗?

肾结石掉到输尿管里一般能自行排出,具体与结石大小、位置及输尿管条件有关。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多数可随尿液排出,超过6毫米的结石可能需医疗干预。

输尿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结石易卡顿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入口。若结石体积小且表面光滑,可通过多饮水、适度跳跃运动促进排出。尿液冲刷和输尿管蠕动可推动结石下移,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轻度血尿或阵发性绞痛,通常1-4周内可排出。

当结石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或存在输尿管狭窄时,可能无法自行排出。结石长期滞留会导致肾积水、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损伤。此时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若出现持续剧烈腰痛、发热、无尿等症状,提示存在尿路梗阻或感染风险。

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避免憋尿及高草酸饮食。突发肾绞痛时可热敷缓解,但需警惕发热或血尿加重。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α受体阻滞剂扩张输尿管。若结石超过4周未排出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2.2厘米肾结石吃中药能排出来吗?

2.2厘米的肾结石通常难以单纯通过中药排出,建议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治疗方式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中药可能作为辅助手段缓解症状或预防复发。

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概率显著降低,2.2厘米的结石已属于较大结石范畴,容易卡在输尿管或肾盂部位引发肾积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中药排石疗法多适用于小于5毫米的结石,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利尿通淋药物如金钱草、海金沙等促进输尿管蠕动,但对较大结石的物理性梗阻效果有限。临床常见的中成药如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等虽能缓解腰痛、血尿等症状,但无法溶解或破碎钙酸盐类等硬度较高的结石。

对于2.2厘米的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将结石分解为小于4毫米的碎片后再配合中药辅助排出,而经皮肾镜取石术能直接清除较大结石。术后可遵医嘱服用复方金钱草颗粒预防复发,同时需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情况。

肾结石患者应避免盲目依赖中药排石而延误治疗时机,尤其出现发热、持续剧痛或无尿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蛋白饮食,适量补充枸橼酸钾制剂调节尿液酸碱度,长期久坐工作者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促进代谢。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可指导个体化防治方案,遗传性高钙尿症患者需终身随访管理。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结石多久能排出来?

肾结石排出时间通常为2天-4周,具体时间与结石大小、位置及个体差异有关。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有较高概率自行排出,多数在1-2周内随尿液排出体外。这类小结石移动时可能引起间歇性腰痛或血尿,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3000毫升有助于加速排出。输尿管下段的小结石排出速度通常快于肾盂部位结石,适度跳跃运动可促进结石位移。对于5-7毫米的中等大小结石,排出时间可能延长至2-4周,需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排石治疗。超过7毫米的结石自行排出概率显著降低,通常需要医疗干预。结石表面光滑度也会影响排出速度,光滑的尿酸结石比粗糙的草酸钙结石更易排出。肥胖患者因输尿管迂曲可能延长排出时间,而既往有排石史的患者由于尿路适应性可能缩短排出周期。

建议每日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和坚果,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若出现持续剧烈腰痛、发热或排尿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肠油真能排出来吗?

肠油通常是指肠道内堆积的脂肪或代谢废物,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促进其排出。肠道脂肪的排出主要依赖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部分可能随粪便排出体外,但不存在所谓“快速排肠油”的特殊方法。

健康人群的肠道会自然代谢脂肪。膳食纤维能吸附部分脂质形成复合物,减少吸收并促进排出,例如燕麦、西蓝花等食物可增加粪便体积。适量饮水有助于软化粪便,而规律运动能刺激肠蠕动。这些方法对改善肠道环境有积极作用,但不会直接分解或排出大量脂肪。

某些特殊情况可能影响脂肪排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因消化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粪便油腻。胰腺疾病或胆囊切除术后,因脂肪酶分泌不足会使粪便含未消化脂肪。这类情况需针对病因治疗,如胰酶肠溶胶囊替代治疗,而非单纯追求“排肠油”。

保持每日30克膳食纤维摄入,选择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避免油炸食品。长期久坐者建议每小时活动5分钟,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蠕动。若出现持续腹泻、粪便浮油等异常,需排查乳糜泻或慢性胰腺炎等疾病,而非自行使用促排便产品。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肠道有气怎么快速排出来?

肠道有气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热敷按摩、改变姿势、药物干预等方式快速排出。肠道胀气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减少产气食物摄入有助于缓解肠道胀气。豆类、洋葱、西蓝花等食物易在肠道发酵产气,可暂时避免食用。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主食,搭配蒸煮的胡萝卜、南瓜等低纤维蔬菜。餐后饮用少量温热的薄荷茶或姜茶,能帮助放松胃肠平滑肌。

2、适量运动

温和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气。建议进行15-20分钟的散步或瑜伽扭转体式,如仰卧脊柱扭转式。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腹胀感。运动时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缩腹部肌肉,重复10-15次为一组。

3、热敷按摩

腹部热敷配合顺时针按摩可缓解胀气。用40℃左右的热水袋敷于脐周10分钟,随后用掌心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画圈按摩5分钟。按摩力度需轻柔均匀,可配合薄荷精油辅助放松。注意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腹部按摩。

4、改变姿势

特定体位能帮助气体排出。可尝试跪趴在床上,胸部贴床臀部抬高,保持5-10分钟。或仰卧时双膝屈曲抱于胸前,轻轻左右摇晃。这些姿势能减少肠道弯曲度,降低气体通过阻力。避免穿着过紧的腰带或塑身衣。

5、药物干预

顽固性胀气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西甲硅油乳剂能改变气泡表面张力促进气体排出,二甲硅油片可减少胃肠道泡沫。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可加速肠道蠕动,但须排除肠梗阻后才可使用。

日常需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避免边进食边说话。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胃肠生物钟稳定,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排便。长期反复腹胀或伴随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记录饮食日志帮助识别个人敏感食物,逐步建立个性化低产气饮食方案。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鞭虫病 跟骨骨折 肾细胞癌 感染性休克 脉络膜脱离 细菌性前列腺炎 广泛性焦虑障碍 念珠菌性龟头炎 皮下脂肪肉芽肿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