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右肾多发性结石,其中一个15x8mm,怎么治疗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晓红 住院医师
合肥长江医院
立即预约
徐力成 住院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孕囊15x8mm怀孕多少周?

孕囊15x8mm通常对应怀孕5周左右,实际孕周可能受到月经周期差异、排卵时间误差、孕囊测量误差、胚胎发育速度、多胎妊娠等因素影响。

1、月经周期差异:

月经周期不规律会导致孕周估算偏差。周期较短者排卵可能提前,孕囊偏大;周期较长者排卵延后,孕囊偏小。临床需结合末次月经时间综合判断。

2、排卵时间误差:

实际排卵日与理论计算可能存在2-3天差异。排卵推迟会导致孕囊发育小于预期孕周,需通过血HCG翻倍情况辅助评估。

3、孕囊测量误差:

超声测量时切面选择不同可能造成1-2mm误差。建议由专业医师在标准切面下测量孕囊长径、横径及前后径,取平均值计算更准确。

4、胚胎发育速度:

约5%孕妇存在胚胎发育速度个体差异。部分孕妇孕囊生长较慢但胚胎正常,需动态观察后续出现卵黄囊、胎芽胎心的时间。

5、多胎妊娠:

双胎妊娠时单个孕囊可能小于单胎同孕周标准。需结合孕囊数量、血HCG水平及后续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建议孕妇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补充叶酸400微克,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饮食注意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增加深色蔬菜。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每次不超过30分钟。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超声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胚胎健康发育。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多发性硬化症复发原因及表现?

多发性硬化症复发可能由感染、压力、激素变化、疫苗接种反应、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平衡失调、疲劳等症状。

1、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的复发诱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次受到攻击。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2、压力:

长期心理压力或急性应激事件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训练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严重时可考虑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

3、激素变化:

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或产后阶段激素水平剧烈波动时易出现病情反复。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免疫细胞活性,需加强孕期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

4、疫苗接种反应:

某些活疫苗可能暂时激活免疫系统,接种后2-4周内复发风险轻度增加。建议选择灭活疫苗并错开疾病活动期接种,接种后密切观察症状变化。

5、温度变化:

环境温度升高或剧烈运动导致的体温上升可能暂时加重神经传导障碍,出现假性复发症状。保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桑拿、热水浴等高温暴露。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推荐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夏季注意防晒降温,冬季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MRI监测;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诱发因素;参加病友互助小组获得心理支持。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通常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导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6毫摩尔/升,可有效预防病情进展。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稳定斑块;降压药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服用,不可擅自调整剂量。

3、康复训练:

针对运动功能障碍可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力训练等;认知功能障碍需进行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执行功能训练;言语障碍应开展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手术治疗:

对于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合并脑动脉瘤者可能需要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适应证需由神经外科医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5、定期随访:

每3-6个月需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病灶变化;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过程中出现新发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用新鲜蔬果、全谷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30-60分钟;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冥想、音乐等方式减压;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血压波动。家属应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陪同复查,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多发性子宫肌瘤吃中药能消除吗?

多发性子宫肌瘤通过中药治疗可能缩小或缓解症状,但完全消除的概率较低。中药调理主要通过改善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抑制肌瘤生长、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复发等方式发挥作用。

1、改善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气血瘀滞是子宫肌瘤的重要病机,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丹参、当归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淤血,从而缓解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临床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方,但需持续用药3个月以上才能观察到效果。

2、调节内分泌:

部分中药具有类雌激素调节作用,如香附、白芍可通过平衡雌孕激素水平,抑制肌瘤细胞增殖。这类方案适合肌瘤体积较小且生长缓慢的患者,需配合月经周期调整用药方案。

3、抑制肌瘤生长:

夏枯草、三棱等中药提取物能直接干扰肌瘤细胞分裂,临床数据显示可使肌瘤体积缩小30%-40%。但该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疗效,通常需要6-12个月疗程。

4、减轻炎症反应:

肌瘤常伴随慢性盆腔炎症,蒲公英、红藤等清热解毒中药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下腹坠胀感。这类药物对3-4厘米的肌瘤伴随盆腔粘连者效果较明显。

5、延缓复发:

术后配合补肾健脾中药如黄芪、白术调理,能降低复发率约20%。但中药无法根除肌瘤的发病基础,停药后仍有新生肌瘤可能,需长期间断性维持治疗。

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经期延长致贫血、尿频压迫症状或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需考虑手术联合治疗。日常避免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适度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稳定。中药治疗期间应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变化及不适症状,供医生调整用药参考。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可以怀孕吗?

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在肌瘤体积较小、位置不影响宫腔时通常可以怀孕。能否妊娠主要取决于肌瘤数量、大小、位置、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

1、肌瘤数量:

肌瘤数量越多,对妊娠的影响可能越大。少量肌瘤3个以下且直径小于5厘米时,对怀孕影响较小;若肌瘤数量超过5个或存在巨大肌瘤,可能压迫输卵管或改变宫腔形态,导致受孕困难或流产风险增加。建议孕前通过超声评估肌瘤具体状况。

2、肌瘤大小:

直径小于3厘米的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通常不影响妊娠;超过5厘米的肌瘤可能占据宫腔空间,影响胚胎着床或胎儿发育。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刺激肌瘤快速增长,导致疼痛或早产风险,需在孕前咨询医生是否需先行处理。

3、肌瘤位置:

浆膜下肌瘤对妊娠影响最小;肌壁间肌瘤若未凸向宫腔可正常怀孕;黏膜下肌瘤直接干扰胚胎着床,需在孕前通过宫腔镜切除。特殊位置的肌瘤如宫颈部肌瘤可能阻碍产道,需提前评估分娩方式。

4、症状严重程度:

无症状肌瘤通常无需处理即可尝试怀孕;若伴有严重贫血、月经量过多或压迫症状尿频、便秘,需先纠正贫血或行肌瘤剔除术。怀孕后肌瘤可能红色变性引起剧烈腹痛,需及时就医。

5、患者年龄:

35岁以下患者可先尝试自然受孕6-12个月;高龄合并肌瘤者建议尽早评估,必要时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期需加强监测肌瘤变化,每4-6周复查超声,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孕前应完成全面妇科检查,包括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测,避免过度劳累和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蜂王浆。孕期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每天保证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肌瘤蒂扭转。分娩方式需根据肌瘤位置和胎儿情况个体化选择,产后仍需定期随访肌瘤状态。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肠瘘 颈部扭伤 慢性鼻炎 朊蛋白病 病毒性咽炎 接触性皮炎 急性乳腺炎 硫化氢中毒 假性尖锐湿疣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