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起水泡可通过局部护理、抗病毒治疗、抗过敏治疗、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破溃,可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水泡通常无须特殊处理,3-5天可自行吸收。
2、抗病毒治疗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引起的水泡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伴随灼痛感或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抗过敏治疗接触性皮炎导致的水泡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发病与化妆品、花粉等过敏原接触有关。
4、预防感染水泡破溃后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合并红肿化脓时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水泡未愈期间暂停使用化妆品。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