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结核病

11个月的孩子得结核病得症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银屑病得了就是一辈子吗?

银屑病通常需要长期管理,但部分患者可能实现临床治愈。银屑病的病程发展主要受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环境诱因、治疗依从性、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

约30%患者有家族遗传史,HLA-Cw6等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病情易反复,建议定期监测皮肤变化,避免诱发因素。临床常用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可针对性调节免疫反应。

2、免疫状态

Th17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表现为红斑鳞屑。通过免疫调节治疗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可控制症状,但需警惕肝肾毒性。维持免疫平衡有助于延长缓解期。

3、环境诱因

感染、外伤、气候干燥等外部刺激可能诱发加重。冬季高发期需加强皮肤保湿,使用含尿素或水杨酸的乳膏。合并链球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

4、治疗依从性

规范使用卡泊三醇等维生素D3衍生物或他扎罗汀等维A酸类药物能有效控制皮损。光疗需维持每周2-3次频率,擅自停药易导致复发。新型IL-17抑制剂需严格按疗程使用。

5、心理压力

焦虑抑郁可能通过神经肽P物质加剧炎症反应。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正念训练可降低复发概率,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社会支持对病情稳定有积极作用。

银屑病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计划,每日使用无刺激沐浴露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剂,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限制酒精及高糖食物。适度游泳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皮肤摩擦。紫外线照射需控制在医生建议的安全剂量内,夏季外出应做好物理防晒。定期复诊评估内脏器官功能,合并关节炎患者需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心态对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得多长时间?

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一般需要4-8周起效,实际疗程受皮损严重程度、药物浓度、个体代谢差异、联合治疗方案及皮肤护理配合度等因素影响。

1、皮损严重程度:

轻度斑块型银屑病使用卡泊三醇软膏后,红斑鳞屑通常在2-4周开始减轻。中重度患者需延长至8-12周,广泛性皮损可能需配合光疗或系统性药物。进行性点滴状银屑病见效较快,而顽固性掌跖部位皮损反应较慢。

2、药物浓度选择:

常规0.005%浓度卡泊三醇每日1-2次涂抹,6周内约60%患者可见明显改善。对于肥厚性皮损,短期使用0.05%高浓度制剂可缩短疗程,但需警惕皮肤刺激反应。儿童患者建议采用低浓度间歇疗法。

3、个体代谢差异: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敏感性,约15%患者存在天然耐药性。肝肾功能异常者药物代谢速度改变,老年患者角质层渗透率下降,这些因素可能使疗程延长20%-30%。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4、联合治疗方案:

与糖皮质激素交替使用可缩短50%见效时间,推荐"周末疗法"模式。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时,多数患者在3-5周内出现显著疗效。严重病例联合阿维A等系统药物可提升总体有效率。

5、皮肤护理配合:

治疗期间坚持使用尿素软膏去角质,疗效出现时间平均提前7天。避免热水烫洗和搔抓可减少同形反应,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能增强药物渗透。吸烟、饮酒会延缓治疗效果2-3周。

银屑病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摩擦,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可改善微循环。注意记录皮损变化照片便于复诊评估,突然加重需警惕反跳现象。冬季加强室内加湿避免干燥,夏季防晒防止光敏反应。建立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长期疗效,心理疏导可降低复发风险。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什么叫烟雾病得了应该怎么治疗?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定期随访、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烟雾病通常由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继发性血管损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烟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改善脑血流和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对于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需配合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是改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重要手段。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直接血管搭桥术和间接血管重建术。直接搭桥术将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间接重建术通过颞肌贴敷等方式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手术时机选择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和脑血管造影结果综合评估。

3、康复训练:

针对烟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需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运动功能障碍者可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平衡协调练习,语言障碍者需接受言语康复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者应进行认知训练。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诱发脑缺血发作。

4、定期随访:

烟雾病患者需终身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随访内容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脑血管影像学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评。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评估血管病变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出现新发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5、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冬季注意头部保暖。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需避免憋气和头部过度晃动的动作。

烟雾病患者日常需特别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可能诱发脑血管痉挛。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核桃,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避免使用收缩血管的药物。患者家属应学习识别脑缺血发作的先兆症状,如突发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建立规律的运动习惯,但运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推荐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温和有氧运动。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什么叫烟雾病得了应该怎么去治疗?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可通过药物治疗、血管重建手术、康复训练、定期随访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烟雾病通常由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继发性血管损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烟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脑缺血和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对于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需配合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需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血管重建手术:

血管重建手术是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搭桥术和间接血管重建术。直接搭桥术将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间接血管重建术通过贴敷颞肌或硬脑膜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手术适应症需经脑血管造影评估,术后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3、康复训练:

针对烟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需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运动功能障碍者可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平衡练习,语言障碍者需接受言语治疗,认知障碍者应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4、定期随访:

烟雾病患者需定期进行脑血管评估和临床随访。每6-12个月需复查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血管病变进展。同时要定期评估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果。严格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性体育活动。

烟雾病患者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咳嗽或擤鼻等可能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病情和用药情况。家属应学习识别脑缺血发作的先兆症状,如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病友互助组织,可获得更好的心理支持和生活质量。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可能再次感染。手足口病通常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感染后虽然会对同型病毒产生一定免疫力,但无法完全避免其他型病毒的感染。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若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感染后虽然会对同型病毒产生免疫力,但其他型病毒仍可能导致再次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可降低感染风险。

2、免疫力不足: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反复感染手足口病。增强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实现,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3、环境因素: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传播风险较高,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定期消毒公共物品,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4、疫苗接种: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特定型病毒的感染,但目前疫苗覆盖的病毒型别有限,无法完全预防所有型别的手足口病。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

5、症状识别: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需从多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者,定期消毒公共物品,接种疫苗等。在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失语 白化病 脑出血 宫颈粘连 皮样囊肿 变应性口炎 桡骨干骨折 厚皮性骨膜病 胎儿神经管缺陷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