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两个月的婴儿吃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过量会怎样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儿童链球菌感染肾炎症状有哪些?

儿童链球菌感染肾炎的症状主要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尿量减少。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需及时就医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

1、血尿

患儿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茶色或洗肉水样尿液,或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这与链球菌抗原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引发免疫反应有关,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清除感染灶,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严重时需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2、蛋白尿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表现为泡沫尿或尿检蛋白阳性。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后,血浆蛋白大量漏出。建议限制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必要时使用缬沙坦胶囊减少蛋白流失,定期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水肿

晨起眼睑及颜面部水肿明显,严重时波及下肢和阴囊。钠水潴留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关。需记录每日出入量,控制饮水量为前日尿量加500毫升,可短期服用呋塞米片利尿,同时监测血钾水平。

4、高血压

血压超过同龄儿童第95百分位值,多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所致。建议每日早晚测量血压,避免剧烈活动,首选氨氯地平片等钙通道阻滞剂,合并肾功能异常时联用卡托普利片。

5、尿量减少

24小时尿量少于300毫升或每小时不足1毫升/公斤,提示急性肾功能减退。可能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阻塞滤过有关。需绝对卧床休息,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汁,必要时进行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体温、尿色和水肿变化,提供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蛋羹、鳕鱼等,避免摄入腌制食品。恢复期禁止剧烈运动,建议每2周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或尿量持续减少需急诊处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预防链球菌重复感染,急性期过后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降低复发风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肠溶片的区别?

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肠溶片的主要区别在于剂型设计和药物释放方式。

二甲双胍普通片在胃内快速崩解释放,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常见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肠溶片采用特殊包衣技术,使药物在胃酸环境中保持完整,进入肠道碱性环境后才开始溶解吸收,可减少胃肠道刺激。两者活性成分相同,均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肠溶片因工艺复杂通常价格较高,但服药时间不受进食限制。普通片需随餐服用以减轻刺激,且每日给药次数可能多于肠溶制剂。

糖尿病患者选择剂型时应根据胃肠耐受性、用药依从性及经济因素具体用药方案需遵医嘱调整。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儿童药物过量中毒怎么办?

儿童药物过量中毒可通过立即催吐、就医洗胃、使用解毒剂、血液净化、对症支持等方式治疗。儿童药物过量中毒通常由误服药物、家长用药错误、药物存放不当、儿童好奇心驱使、药物剂量计算错误等原因引起。

1、立即催吐

发现儿童药物过量后,若摄入时间在1小时内且意识清醒,可立即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催吐适用于误服普通药物的情况,但强酸强碱、腐蚀性药物或昏迷患儿禁止催吐。催吐后需保留呕吐物供医生查验,同时记录误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时间。

2、就医洗胃

医院会通过鼻胃管进行洗胃治疗,适用于摄入大量药物或毒性较强的情况。洗胃能清除胃内残留药物,减少毒物吸收。洗胃过程中需监测儿童生命体征,洗胃后可能需留置活性炭吸附残余毒素。对昏迷或抽搐患儿需先稳定生命体征再洗胃。

3、使用解毒剂

针对特定药物中毒可使用特效解毒剂,如纳洛酮注射液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解毒剂使用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部分解毒剂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必须在急诊医生指导下使用。

4、血液净化

严重中毒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适用于长效巴比妥类、甲醇等药物中毒。血液净化能直接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但需要建立血管通路且存在出血风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和凝血功能。

5、对症支持

根据中毒表现给予吸氧、补液、升压药等支持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可用氟马西尼注射液拮抗,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需用心电监护。对抽搐患儿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呼吸抑制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家长应将所有药物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上锁容器中,使用专用喂药器准确量取剂量,避免在儿童面前服药以免模仿。日常教导儿童不能随意食用不明物品,过期药物应及时销毁。若发现儿童可能误服药物,即使无症状也需携带药物包装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观察等待。就医时需提供误服药物的完整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和可能摄入量,以便医生快速制定救治方案。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女性念珠菌感染是什么原因?

女性念珠菌感染可能由长期使用抗生素、妊娠期激素变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控制不佳、局部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改善。

1、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可能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念珠菌过度繁殖。常见伴随外阴瘙痒、白色凝乳状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并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药物。日常应避免滥用抗生素。

2、妊娠期激素变化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阴道上皮糖原含量增加,为念珠菌生长提供条件。典型表现为外阴灼痛、性交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等B类安全药物,产后激素水平恢复后症状多可缓解。

3、免疫力低下

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削弱机体对念珠菌的防御能力。可能合并口腔黏膜白斑、反复发作等特点。需针对基础疾病治疗,配合氟康唑胶囊等系统用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4、糖尿病控制不佳

血糖过高导致阴道分泌物含糖量增高,促进念珠菌增殖。常伴有外阴红肿、尿频等症状。需严格控糖,联合使用酮康唑乳膏等局部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和阴道pH值。

5、局部卫生习惯不良

穿紧身化纤内裤、过度使用洗液冲洗阴道等行为可能破坏微环境。症状包括外阴潮红、排尿不适等。建议改用棉质透气内裤,清水清洗外阴即可,必要时使用硼酸洗液坐浴。

预防念珠菌感染需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避免穿紧身裤,合理使用卫生护垫。日常可适量摄入无糖酸奶调节菌群,但出现豆腐渣样分泌物或严重瘙痒时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配偶如有症状需同步治疗。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口腔念珠菌病会导致口臭吗?

口腔念珠菌病可能导致口臭,通常与真菌感染引发的口腔环境改变有关。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的真菌感染,可导致舌苔增厚、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伪膜。这些病理性改变可能阻碍唾液对口腔的自洁作用,使食物残渣和细菌更易滞留,从而产生异味。部分患者还可能因黏膜破损继发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口臭。疾病进展期可能出现口干、灼痛等症状,影响正常进食和口腔卫生维护。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舌苔,避免摄入高糖食物。若口臭持续或伴随吞咽困难,建议尽早就医进行抗真菌治疗。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热门标签

食管囊肿 黑布拉痒疹 急性乳腺炎 假两性畸形 腕关节结核 腹膜后脂肪瘤 脱发性毛囊炎 基底神经节综合征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