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宝宝急性肠胃炎,不吐也不拉了,白天晚上都不睡觉老是哭闹要吃的,好像吃不饱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月子里宝宝吃不饱会拉肚子吗?

月子里宝宝吃不饱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拉肚子,但可能因饥饿引发胃肠功能紊乱。母乳或配方奶摄入不足时,婴儿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等消化异常表现。

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不足主要影响营养吸收而非直接刺激肠道。当乳汁摄入量低于需求时,机体优先保障基础代谢,肠道蠕动减缓导致粪便滞留。此时粪便多呈粘稠糊状或颗粒状,伴随排便间隔延长,与感染性腹泻的水样便存在本质区别。部分婴儿可能因饥饿哭闹吞入过多空气,诱发肠胀气或绿色泡沫便,这类生理性排便改变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喂养不足继发的脱水或低血糖反应。若婴儿每日尿湿尿布少于6片、前囟凹陷、皮肤弹性下降,或出现嗜睡、体温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排除病理性腹泻。这类情况多与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相关,表现为粪便酸臭、带有血丝或黏液,往往伴随呕吐、发热等全身症状。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肠道屏障功能薄弱,饥饿状态下更易继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家长采用按需喂养模式,观察婴儿每24小时有效吸吮时间达140分钟以上,哺乳后能安睡2小时左右。若持续存在排便异常,可采集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或通过尿半乳糖测定排查乳糖吸收不良。哺乳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突然改变食谱引发婴儿胃肠不适。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脑萎缩总吃不饱吗?

小脑萎缩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异常,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总吃不饱。小脑萎缩可能影响神经调控功能,导致饥饿感异常或进食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因吞咽困难而减少进食量,另一部分因下丘脑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亢进。

小脑萎缩患者若出现总吃不饱的情况,可能与下丘脑摄食中枢受损有关。下丘脑是调节饥饿感和饱腹感的重要脑区,其功能异常会导致食欲调节紊乱。这类患者可能频繁感到饥饿,即使刚进食不久也会产生强烈进食欲望。同时可能伴随代谢率改变,导致能量消耗增加。需注意与单纯暴食症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进行鉴别。

部分小脑萎缩患者反而表现为食欲减退,这与吞咽肌协调障碍相关。小脑参与运动协调功能,萎缩可能导致咀嚼和吞咽困难,使患者因进食费力而减少食量。还可能伴随胃肠蠕动减缓,产生早饱感。此类患者体重可能明显下降,需通过调整食物形态保证营养摄入。

建议家属记录患者每日饮食量和体重变化,选择易吞咽的高营养密度食物。若出现持续食欲异常或体重波动,需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头颅MRI和代谢检查明确原因。营养师可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必要时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小孩子急性肠胃炎可以吃面包吗??

小孩子急性胃肠炎发作期通常不建议吃面包,症状缓解后可少量食用无糖无油的白面包。急性胃肠炎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腹痛。

面包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添加糖、油脂或乳制品,这些成分可能刺激发炎的胃肠黏膜,加重腹泻症状。尤其刚出现呕吐症状的12小时内,进食固体食物可能诱发反射性呕吐。市售甜面包中的高渗透压糖分可能加剧肠道水分流失,全麦面包的粗纤维可能机械性损伤肠壁。含奶油、果酱的面包更难消化,可能延长病程。

当呕吐停止24小时后,可尝试少量食用无添加的白面包或烤馒头片。烤制后的淀粉类食物形成糊精层更易消化,能吸附部分肠道毒素。建议将面包撕成小块浸泡在米汤中软化,每次进食不超过50克。需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腹胀或腹泻加重应立即停食。

患病期间应以口服补液盐为主,待症状缓解后从米汤、稀藕粉等流食逐步过渡到烂面条、白粥等低渣饮食。家长需注意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若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或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应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2-3天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得了急性肠胃炎呕吐发烧怎么处理?

小孩得了急性胃肠炎呕吐发烧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过敏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呕吐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尝试少量喂食米汤、稀粥等低渣流食。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逐渐过渡至馒头、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减少单次喂养量。

2、补充水分

每10-15分钟口服5-10毫升补液盐溶液,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若4小时无排尿或出现嗜睡需立即就医。可配合饮用苹果汁稀释液或米汤补充电解质。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冰敷,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保持室温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

4、药物治疗

细菌性胃肠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禁止自行使用止吐药或强力止泻药。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喷射状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呕吐物带胆汁或血液、尿量显著减少、囟门凹陷提示重度脱水,应立即静脉补液。婴幼儿病程超过48小时无改善需重新评估。

家长需记录呕吐频次、体温变化及进食情况,便样可拍照供医生参考。恢复期继续补充锌制剂2周有助于肠黏膜修复,避免过早恢复普通饮食。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患病期间隔离护理。观察是否出现抽搐、皮疹等并发症,2周内暂缓疫苗接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糖耐喝糖水怎么才能不吐?

糖耐量试验时喝糖水出现呕吐可通过少量多次饮用、调整体位、含服柠檬片等方法缓解。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检查,需空腹饮用高浓度葡萄糖水,部分人群可能因口感甜腻或胃肠敏感引发恶心呕吐。

1、少量多次饮用

将75克葡萄糖水在3-5分钟内分4-6次喝完,每次间隔30秒。分次饮用可减少一次性摄入高糖液体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呕吐概率。饮用时可用温水将糖粉充分溶解,避免未融化颗粒引发咽喉不适。检查前1天避免进食高脂食物,空腹8-12小时但不超过16小时。

2、调整身体姿势

饮用时保持坐姿并略微前倾,喝完糖水后静坐15分钟避免平卧。前倾体位能减少胃部压力,静坐有助于糖水缓慢进入肠道。若出现恶心感可用手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横指,或深呼吸10次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3、含服酸性食物

准备新鲜柠檬片或话梅,饮用糖水前含服30秒。酸性物质能刺激唾液分泌,中和甜腻感,抑制呕吐反射。检查前24小时避免吸烟饮酒,这些行为可能加重胃黏膜刺激。孕妇进行糖耐试验时可提前与医生沟通,必要时改用其他检测方式。

4、控制水温

将糖水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过冷或过热均可能诱发呕吐。低温会刺激胃部血管收缩,高温可能加速胃排空。可携带保温杯保存糖水,医院提供的糖水若温度不适可协商调整。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者,检查前3天可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片保护胃黏膜。

5、心理调节

饮用前进行10分钟冥想或听轻音乐缓解紧张情绪。焦虑可能通过脑肠轴加重胃肠反应,可通过正念呼吸法降低应激反应。儿童患者需家长用游戏方式分散注意力,如每喝一口糖水计数一次。严重呕吐恐惧症者可考虑在医生监督下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替代。

完成糖耐量试验后应立即进食全麦面包等复合碳水化合物,避免反应性低血糖。检查当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尿液标本不受呕吐物污染。若呕吐量超过糖水总量1/3或出现意识模糊,需终止试验并及时就医。日常控制精制糖摄入,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发生。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鸡眼 炭疽 胆管扩张 地图样舌 尿路感染 失血性休克 特应性皮炎 虹膜新生血管 二尖瓣脱垂综合症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